《红楼梦》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红楼梦》简介|鉴赏

清代长篇白话人情小说,一百二十回。各本皆不题撰人。胡适考证前八十回作者为曹雪芹,后四十回系高鹗所续(《红楼梦考证》)。本书传世版本极多,大致可分为脂评本和程刻本两大系统。脂本系统大多为八十回抄本,书名多为《石头记》,有脂砚斋批语,主要有:乾隆19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本;乾隆24年己卯(1759)冬月脂砚斋四阅评本;乾隆25年庚辰(1760)秋月脂砚斋重评本;民国元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本,首戚蓼生序;北京图书馆藏本,首乾隆49年甲辰(1784)菊月梦觉主人序; 《红楼梦稿》本等。程本系统皆一百二十回刻本, 书名多为《红楼梦》,无脂批,主要有:乾隆56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刊《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木活字本,简称“程甲本”,首程伟元序,高鹗序;乾隆57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刊本,名同上,简称“程乙本”,首高鹗序,次程伟元、 高鹗引言;嘉庆4年己未(1799) 抱青阁刊《绣像红楼梦》本;道光12年壬辰(1832)双清仙馆刊《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本,王希廉评;光绪间上海百宋斋铅印《增评补图石头记》本,王希廉、姚燮评;光绪32年丙午(1906)上海桐荫轩石印《增评加批金石缘图说》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民国10年(1921)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本,汪原放句读,首胡适《红楼梦考证》。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程乙本”排印本,启功注释;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俞平伯校订;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庚辰本”排印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据“程甲本”排印本,张俊等校注。

小说略谓石头城贾府乃“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系宁、荣二国公之后。宁公次孙敬弃家学道,其子珍袭替公爵。珍不务正业,恣意妄为,先私通儿媳秦可卿,复猥亵妻妹尤二姐与尤三姐。荣公长孙赦贪财好色,多行不义,其子琏亦酒色之徒。琏妻王熙凤主持荣府家政,为人狡黠泼辣,对上奉迎献笑,对下欺压蛮横;假公济私,挪移府中公款放债;受贿破人婚姻,致人死命,又因忌妒逼死琏妾尤二姐。荣公次孙政迂阔不通庶务,其长女元春选为皇妃,荣府因愈贵盛;其次子宝玉因衔玉降生而得名,人皆称奇,尤获祖母史太君之溺爱。宝既长,聪慧异常,诗词歌赋掾笔立就,而性爱女子,昵而敬之,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故终日与姊妹及婢女袭人、晴雯等厮混。其姑表妹林黛玉幼失母恃,体弱多病,遂来依外家。后其姨表姐薛宝钗亦来寄寓。元春归省,贾府因建大观园,堪称“天上人间诸景备”。后宝、黛、钗等移居园中,终日宴饮嬉戏,联诗题句,大观园遂成宝玉与众女子之乐园。宝、黛情窦渐开,常因互相试探酿成矛盾,而二人之爱情因亦逐渐深挚。黛以寄人篱下,心事无由诉说,忧怀难遣,常自垂泪,身体日见虚弱。宝钗胸佩金锁,众人以为与宝玉有“金玉良缘”,黛因忌之。初宝玉周旋于二人之间,均极亲密,后宝钗劝取功名,宝玉颇不以为然,因渐疏远。宝、黛志同道合,荣府上下尽知二人心愿。不料史太君、凤姐等以黛多病少寿,设掉包计迫宝玉娶钗为妻。宝玉成亲之夜,黛玉魂归离恨天。及宝玉察觉,悲痛欲绝,然已无法挽回。贾府虽煊赫,但因安富尊荣者众,运筹谋画者寡, 日用排场又不俭省, 内囊日益空虚;加之府中上下矛盾重重,大观园变故迭起,故颓运渐至。时元妃薨,贾府顿失靠山。贾赦、贾珍、凤姐等人横行不法诸事败露,天子震怒,贾府遂被抄检一空,大观园中女子死亡云散者泰半。后皇恩浩荡,发还宅第,贾府势稍振。而宝玉终于看破红尘, 中举后“撒手悬崖”,出家为僧。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成就最为辉煌卓绝的一部,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情节线索,全面展示了贾家宁、荣二府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深刻暴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欺辱奴隶和平民百姓的黑暗现实,热情歌颂了贵族家庭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具有反抗性的奴隶,批判了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正统思想。小说人物众多,内容极为丰富,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

通过某个家庭的内部矛盾及此家庭的兴衰变化、人物的离合悲欢来展示和概括整个社会的时代风貌,是自《金瓶梅》以来世情小说的一般特征。 《金瓶梅》之后,尚有《续金瓶梅》、 《醒世姻缘传》、 《林兰香》、 《歧路灯》等力作,描摹世情,蔚然成风。 《红楼梦》续承并发扬光大了这一忧时伤世的写实传统,表现世态人情细腻而传神,堪称世情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并有所扬弃,多所创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没有将宝、黛爱情处理为孤立的事件,而是在这个中心事件周围配置了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和层出不穷的大小矛盾,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在中国小说史上,还没有哪部作品能象《红楼梦》这样对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进行如此全面、精细而真实自然的艺术再现。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就象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是在先之世情小说所欠缺的。

《红楼梦》极善刻画人物,塑造出众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等。作品不但细致地描绘了人物性格所赖以形成的客观环境,而且还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人物性格逐步形成的整个过程,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和流动性。作者的理想集中体现在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上。宝玉系荣府嫡孙,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贵族集团的接班人。然而,宝玉自小受到贾母的溺爱,终日与女子厮混,形成了不慕荣利、不求“上进”的思想和任性而为的性格。现实的肮脏和人情的险恶使他尽力回避与封建士大夫的应酬,而爱慕那些与他品性相近、天真烂漫的女孩子。他极力抗拒封建秩序为他安排的传统生活道路,十分厌恶封建士子所孜孜以求的以功名利禄为核心的最高理想,迷恋大观园中联诗题句、弄花赏月之类无所羁绊的自由生活。林黛玉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保持了纯真自然的天性。她敢爱敢恨,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贾宝玉予以深挚的爱慕,而对她所厌恶的虚伪的封建礼教则以尖刻的语言极力嘲笑揶揄。她以生命和血泪对宝玉施加影响,使宝玉的感情趋于纯洁与稳定,使宝玉的思想性格更具有叛逆的倾向。他们的思想意识中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色彩,

他们的理想之破灭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秩序的强烈控诉。

《红楼梦》的语言优美生动,描写迂徐宛转、舒卷自如,结构谨严别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度的思想认识价值,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步入了崭新的境界。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说: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确是的论。

《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完成了小说的悲剧情节,艺术描写也颇有可观之处,对小说广泛流传贡献甚大,但安排宝玉“中乡魁”、贾家“延世泽”之结局,殊失曹雪芹原意,实为蛇足,冲淡了小说弥漫始终的悲剧气氛,削弱了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对后世小说影响甚大。程刻本问世不久,以“补恨”为宗旨的续书相继出现,如《后红楼梦》、 《续红楼梦》、《红楼梦补》、 《补红楼梦》、《红楼复梦》等。据一粟《红楼梦书录》统计, 自乾隆之际以迄民国,红楼续书达三十余种之多。在《红楼梦》影响下,还产生了以优伶娼妓为描写对象的“狭邪小说”, 如《品花宝鉴》、 《青楼梦》、《花月痕》、《九尾龟》等,其代表作《海上花列传》被鲁迅誉为“平淡而近自然” (《中国小说史略》)之佳构。世情小说《蜃楼志》被戴不凡誉为《红楼梦》之后最好的一部作品(《小说见闻录》),它受《红楼梦》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其他如《儿女英雄传》、《镜花缘》、 《一层楼》、 《泣红亭》等等,作为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品而莫不鲜明地显示出《红楼梦》的深刻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