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全传》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飞龙全传》简介|鉴赏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回。题“东隅逸士编”,首有自序,署“时乾隆三十三年(1768)岁在戊子仲秋之望 东隅吴璿题”,作者吴璿,清乾隆时人。小说所写宋太祖赵匡胤发迹和开国的故事,在宋人笔记中就有记载,正史之外,经民间传说的酝酿,说话艺人、戏剧作家的发展,到明末清初,出现旧本小说《飞龙传》,吴璿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改编而成。今旧本《飞龙传》已佚,吴本《飞龙全传》存崇德书院、世德堂、文德堂藏板本,均为大型本,有乾隆三十三年自序,另有十六卷刊本、翠隐山房、裕德堂、务本书局、经绘堂、广荫堂等十二卷小型本,增嘉庆二年杭世俊序。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宝文堂书店等整理出版的校点本。

小说从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948)写起,到陈桥兵变,后周恭帝逊位,北宋立国为止,写了前后十二年的故事。除赵匡胤的活动外,还涉及后周取代后汉等事。全书故事三真七假,书中的某些重要人物、重大史迹,大体上都有史实根据,此外,铺张敷衍不出一般历史演义的窠臼。本书的特点是虽经改编者删改润饰,可能还增加了一些封建说教的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民间讲史评话的粗豪气息,故事情节比较生动,内容也有可取之处。尤其前半部,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的创作,其中显然凝结着当时下层人民的某些思想感情和愿望,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在赵匡胤的蔑视威权,敢于同皇帝作对,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豪侠性格中,就寄托了劳动人民憎恨邪恶,渴求正义的愿望。

本书艺术上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一般说来,它保持了口头文学的某些特点,如语言比较生动和通俗,情节相当曲折和完整,富于传奇色彩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如赵匡胤、郑恩、陶三春等,也都能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

但本书在思想和艺术上又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严重缺点。充满了宿命论迷信色彩,书中写道: “命有终须有,命无莫妄求;万般难计较,都在命中来。”从这种宿命观点出发,编造了不少荒诞迷信故事,张桂英的故事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书中说, “张桂英有嫔妃之分”,所以才会被赵匡胤这个未来的皇帝把她从强盗手中救了出来,并与之结为夫妻。可是她“却无嫔妃之福”,所以当她向赵匡胤要求嫔妃封号时,便激怒了“玉皇上帝”,立刻以“妄想西宫,邀封显职”之罪,给了她“减寿一纪”的处罚,于是第二天便“暴疾身亡”。这种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荒唐说教,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从精神上愚弄和统治人民效劳的。

书中对赵匡胤的描写始终贯穿着一条思想主线,就是君权神授。一部《飞龙传》,从第一回的“苗训设相遇真龙”起,到末一回的“应天人承归正统”止,可以说就是叙述赵匡胤由“潜龙”而终于成为“飞龙”的过程,为他最后的“黄袍加身”制造舆论根据。作者为了表现赵匡胤确实是个受命于天、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不仅极力宣扬“从来兴废由天定”的天命论思想,而且用大量的迷信描写,请出了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编造了许许多多荒诞不经的离奇情节,着意渲染赵匡胤的超凡出圣、福大命大。譬如,赵匡胤骑泥马,泥马居然会飞跑起来;赵匡胤只须口中念念有词,哑巴便会开口说话。每当赵匡胤遇到危难,不是“真龙出窍”加以保护,便是城隍、土地暗中保驾,因而总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飞龙传》里的这些荒诞描写, 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封建迷信思想,而是与宣扬“真命天子”的帝王思想相结合,互为表里,并为其服务的。

《飞龙传》在艺术上也是比较粗糙的,明显地存在着拼凑的痕迹,前半部和后半部在艺术风格上也不大谐调统一。如“太祖宿庙遇邪魑”、 “杨真人土遁救主”之类,根本就是一种无稽之谈,也说不上有什么艺术性。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如柴荣在小说的前半部原是一个胸无大志、胆小怕事的庸人,后来却面目全非,变成一个叱咤风云、英明盖世的“圣主”;郑恩本来为人粗鲁, 目不识丁,而一旦封侯赐爵,便能出口成章,吟诗讽谏,等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