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生》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滑稽生》简介|鉴赏

社会小说。佚名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集成图书公司出版。

《滑稽生》是一所谓“自幼读书”、“性好玩弄”者在乡间城里旧学新潮背景中的自述。好拌嘴喜掉文,少年天性生成。于是,美材无赖或未可定。侥幸及第即废科举,得有一个自由之身。思便宜想利用,在在不落虚空:小题大做,图章印信,歪缠知县;举轻若重,盗意窃义,难煞公祖。早已脱却干系,乐得一番侮弄,学老师若失晨之鸡,忍气吞声,无可置词。闻开学堂,忙荐新人,高谈阔论,大言炎炎。置办书籍仪器,携款欣赴沪地。坐马车吃大菜听戏叫局摆酒碰和,千金浪掷,光阴匆匆。真真假假,若过眼云烟;虚虚实实,犹冷水浇背。参与集会,干预政治,管闲事总算不犯法;龙旗招展,花技摇曳,热心人忽变冷面孔。旧眼光看新事物,鞠躬疑为折腰,鼓掌错认打架,举手而作托塔李天王。即兴演说,似客串戏法,颇绘形绘色,虽鼓舌如簧,却不知所云,倒也博得大笑哄堂。自由自在, 自说自话,且看取偷梁换柱混水摸鱼之法,直悟得方圆凿枘内外虚实之道。东到羊头,西到猪头,逢场作戏,鉴貌辨色,无非想赚得一碗饭吃。优劣自明,分道扬镳,办衣置帽,装点学问,游弋于新旧盛衰之间。逢旧欺诳,颠倒混淆作怪论;遇新戏弄,起死回生出奇谈。铜钱沙壳,银元铅片,东拉西扯,错讹乖张。考察学堂,用无言驳诘;访谈侍员,听别字连篇。犹临法场,不寒而慄,放胆中遥看那杀人未见血。操练歌唱,戏场为官场预备,吸烟缠足,难易有高低分别。说扬墨,为我兼爱,公益义务,作客套,上下眼镜,虚情矫饰。有拆城之议,随拈字说法,是模棱两可,亦左右逢源。终以雕虫小技,顿觉倦怠无聊,怫然归得深山穷谷境地。

《滑稽生》的主人公好作“反音”“逆言”,乃是出之于天性。那种种调侃戏谑, 自嘲嘲人之所为,貌似有悖常规,实则几合情理,好象若不经意,倒也一针见血。出之以旧,而笑其腐,入之以新,而讥其薄。欲背旧趋新,在有意无意,而现身说法,又反复游移。看羹吃饭,量体裁衣;见风使舵, 随机应变;老少无欺,皆大欢喜;躬身亲践,尽致淋漓。仿佛无一定之见,依稀有不变之理,则无事生非,却事出有因,常信手拈来,便顺水推舟,亦穿凿附会,或夸大其辞,能亡羊补牢,恰自圆其说,是机杼独出,匠心别具,锋芒所向,游刃有余。其实,这样的形象出现在破立交互,方生未死的过渡进程中,亦可谓是应运而生,适逢其时,英雄正有用武之地。就其效用,则在全部的机智敏捷,灵巧周到与卖丑弄乖,玄虚油滑的杂沓复合中,指向那价值消解的一面,即欲将现实撕破了看。于是,在几近极致的滑稽与游戏的笔墨中,多少透出些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荒诞意味,令人若有所思。以如此集中繁复的文字,通过自我叙述的方式,着力于铺陈渲染描摹刻划,这在以前的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因而值得关注。

《滑稽生》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大概在言辞与行为两个层面上展开。言辞层面是大智若愚,咬文嚼字,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却又着着靠实,无一字无来历。先生牛头之属的顽皮,混账虚实之类的巧用,姑且可以不论。那盗窃二字的轻重错位,古今移易,引经据典,驳诘发难,是直闹得缭乱无绪,欲罢不能。而孔方兄的圆通周纳,最是时髦,倒也落得溜滑滚蛋的立竿见影,活学活用。以高抬贵手想博取赞成,用走头无路说颠倒反正,乃娓娓谈来,煞有介事。即论畜生之咒,还将鹿豕与游,犬马恋主,驽骀贱质,虚掷驹阴归于牺牲以为证。能平息波澜,弥合间隙,使哑口无言,全盘接收。行为层面是现身说法,融会贯通,假充内行,真作嘲弄,倒也得心应手,有意无意成功。高帽子一百顶变成九十九的诀窍在于宕开一笔,侧面而恭;而连说带演,形神皆备的勾当无非为了实践“面皮比钉鞋还老,声气比铜钟还响,眼泪比珠子还多”的“误解”。镜之上下的微举大义,固然虚伪之极;城之左右的反来覆去,实在首鼠两端。至于那将本求利,只重衣衫不认人,惨淡经营,杀人并无须放血的悲哀,则在“几如孔夫子笔削春秋”,“文明人作事真好看”的亦赞亦讽诸评语中,已然可闻可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