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鬼域记》简介|鉴赏
社会小说,八回。新中国之废物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新小说社出版。
作品从“我”到“香海”(上海)了解商界情况开始,叙述了商界的许多弄弊作假行径。全书由若干故事片断连缀而成,有长有短, 颇不相称。短的三言二语,通过作品中人之口说出,如在商人高老公开张发售“戒烟糕”的宴席上, 带出这样一件“逸闻”:一位名叫乔众生的钱庄经理,性喜狎妓,时有一妓女欲嫁乔,乔怕家中老婆吃醋耍泼,踌蹰不决。乔有一朋友马篇(马扁),提议由他代乔“藏婚”在自己家中,以避人耳目,乔欣然同意;后来,马篇便利用乔的这一隐私,频频向乔“借款”,乔明知此款一去不回,也只得忍痛解囊。这类故事,并不注重描写,有的内容亦不完整,一回中可有几个类似的故事。长的故事稍具小说形态,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段,结构较完整。最中心的一个故事,说的是绰号“王太医”的骗子,先前曾因制造春药,被巡捕扭去警署,处以重罚,其后反而名声大扬,生意兴隆。又得伙计帮忙,造出一种假名外国人“蒲缎”的劣药“益身汁”,销路大开。伙计见未获赏赐,不免妒恨,王即将其赶出。有小报主笔二人,想敲诈王,反被王告倒获罪。有个何律师,抓住王假托外国人名为药名的把柄,一日来到药房,买了一瓶“益身汁”,又指定开具发票;第二天,药房收到何的来信,称服此药后腹痛如绞, 王见是这个“有名的法律家、竹杠家”,吓得六神无主。此时又有一外国乞丐闯入店门,寻衅打斗,直等到全店伙计纷纷逃散,才从马路对面踱出何律师来“调查”,何与外国乞丐叽哩咕噜一番,只听那洋人说,那蒲缎是他父亲,王用他父亲的名字为药名,是侵权行为;又说,父亲并未将造药法授予王,现他将把王发售此药所得之钱,悉数收回,否则立即上诉法庭。王明知这是欺诈,因“蒲缎”之名,原为伪造,哪来“蒲缎”之子?但因自己作弊,有口难言,只得听从何律师“调解”,请那洋人吃饭,再送一笔钱了却此事。这实际上是何律师设下的敲诈王的诡计。书中还杂有对政治外交(如美国的华工运动)的评价等等。
作者对中国时政、风尚之败坏,愤慨无比,欲变民心民风之意,昭然纸上。全书开首便说自己原在杭州茶馆开讲新小说,立意为“当头一棒,唤起精神”,先讲《官场现形记》,惹怒了老爷,复讲《新党现形记》,惹怒了学生和“革命党”,再讲《儒林外史》,“农工商贾一概逃尽散绝”。“讳疾忌医,本是我病夫国的通病,不料到这临终的时候,旧性依然未改”。因而语言颇含讥讽,如“东亚病夫国办外交的这班人,那一个不是饭桶”,“横发之道,却不外乎滑骗二字”。又描写奸商假爱国上台演说,“尚未开口,先拿两只手在面上一掩,眼角边一擦,登时放声大哭,那眼泪便如断线珍珠一般,哭得天昏地惨,一屋子的人没一个不呜咽失声,一个演说堂顿时变了孝堂,一个会长顿时变了孝子,一班听演说的人都变了吊客……”场面和人物描写亦有较为生动的,如写洋乞丐大闹假药房一幕:“这洋人看完招纸后,眉头一皱,肩背一耸,目露凶光,脸含怒气,站在当中,一只手指着柜内诸人,一只手指着柜中药瓶,嘴里叽哩咕噜,说个不了。阖店的人,一句也不懂,不敢答嘴,只有王太医一人,还要‘也司杜康’的说个不了,缠个不清,越说越糊涂,越缠越纠葛,那洋人说了半天,说得火性直冒,不觉发起恨来,拿脚一蹬,拿拳一握,象个要打的神气,众人一见,都吓得魂不附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