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演义》简介|鉴赏
历史小说,五十四回,未完。黄小配著。1905年连载于香港《有所谓报》和《少年报》; 1906年香港《中国日报》社印行单行本。卷首有章炳麟丙午(1906)九月序,又有题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六年”(1908)作者自序及例言。
小说从穆彰阿专权误国写起,引出一位卧龙诸葛式的人物,名唤钱江,立志要推翻清廷,驱逐满人,恢复汉族的天下。他到广东花县,结识了冯云山,又在冯云山的介绍下见了洪秀全,定下起义方案。于是秀全以传教为名,入广西,邀集杨秀清、石达开、萧朝贵、韦昌辉、黄文金等,在金田起义,打败清提督向荣。在全州丧了冯云山,得了李秀成。迅速进军湖南,打下岳州, 自称天王,又分封诸王, 以钱江为军师,沿长江东下,一路披靡,直打到金陵,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以金陵为都,改名天京。与此同时,在太平军经过的各省境内,也纷纷兴起了与他们相敌的军队,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鲍超等几支劲旅。太平军兴师北伐,但由于杨秀清与韦昌辉内讧,随后石达开带兵远遁,钱江出走,形势便急转直下。李秀成到天京主持大计,成为后期天国的支柱。但由于洪秀全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只想守成,于是李秀成徒然奔走于东西之间,虽屡屡击败清军,却不断损兵折将,一连失九江、武昌、滁州,渐渐地显得不支起来。小说写到天国叛将李昭寿向清军献出滁州为止,没有接下去写天国的失败。
作者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太平天国史事,他作书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宣扬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他用这两大主义贯穿全书,对历史进行了必要的改造,把洪秀全起兵的动机归结为:(一)“夷夏之辩”,要驱逐满人,重创汉族政权; (二)为民请命,斥责朝廷无道与官府的苛暴,要求共和政体。第三十八回中洪秀全认为左宗棠“不明种族,不识君民同重的道理”,这“种族”和“君民同重”便是本书的两大主旨,所以作者在《自序》中说他这部书是给“奋然举义为种族争、为国民死者”表彰精神的。
作者是当时革命派小说家中最有实绩的一个,《洪秀全演义》虽不尽符合史实,但作为小说,这样的处理还是允许的,在当时情况下也是必要的。此书在描写上很明显地摹仿了《三国演义》,特别是军师钱江,无异于一个再生的诸葛亮。别的人物,如李秀成、石达开的智勇气量,萧朝贵、陈玉成的勇毅精锐,也写得有声有色。同时,作者对清方的将官,也并非写成铁板一块,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一批“中兴名将”,在他的笔下也虎虎有生气。作者写战争,详于战略,而略于战术,这样把描写的重点都落在了一批风云人物的决策、机变和对天下大势的精湛剖析上面,使这些人物的性格、观点、见识、风度,在一片枪林弹雨的背景上突现出来,犹如浮雕一般,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中国近代革命派所作的小说中,这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