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之歌·[台湾]罗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早晨一醒,就察觉满脸尽是露水
颗颗晶莹透明,粒粒清凉爽身
回头看看住在隔壁的大白菜
肥肥胖胖相偎相依,一家子好梦正甜
而远处的溪水,却是群刚出门的小牧童
推挤跳闹,赶着小鱼,吵醒了一座矮矮短短的独木桥
于是,我们便兴高采烈的前后看齐
学着那刚登上山顶司令台的老太阳
摇摇摆摆,把脚尖并拢
绿绿油油,把手臂高举
迎着和风
迎着第一声鸟鸣
成体操队形
散——开
一散,就是
千里!
《水稻之歌》是罗青的早期作品。
余光中认为罗青是一个“肯想、能想、想得妙、想得美的诗人”,这确非过誉之论。作为富于想象力的诗人罗青,他的《水稻之歌》的想象力主要表现在形神毕现的拟人化与巧妙比喻的运用。本来是无知无情的“水稻”,在诗中都具有了人的感觉和灵性。诗人选择了“早晨”这个特定的时间角度展开描绘,一开篇就把水稻写得栩栩如生,而且水稻眼中所见的“大白菜”与“溪水”,不是具有好梦正甜的憨态,就是具有活泼泼的生命。最妙的是对水稻的体操队形的描写。水田中的秧苗插种时本来是很整齐划一的,在朝阳下,在和风中,那种景象确实也很美,但一般人不是习见为常,就是觉得难以言传描摹。而罗青却仍以拟人手法,写水稻内心是“兴高采烈”,写他们的动作是“把脚尖并拢”、“把手臂高举”,写他们的队形是“一散,就是千里”。正是由于诗人的艺术敏感和出色生新的艺术想象,使他在葱葱茏茏的水稻和蓬蓬勃勃的年轻学生之间找到了某种美的联系,独特而强烈的审美感情移情于物,谱出了这一曲不同凡响的水稻之歌。
比喻,是诗的想象的独特形态之一,是诗美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不只是一种修辞格或一种具体的艺术技巧。罗青是善于比喻的。从比喻的角度看,《水稻之歌》全篇的结构可以说是比喻结构,因为诗人是将水稻暗喻为上操的学生,取消了这一未加明说的暗喻,全诗也就不复存在。具体而言,诗中对“溪水”的比喻也极生动,“而远处的溪水,却是群刚出门的小牧童”,这本来就是一个妙喻。接着又以“推挤跳闹,赶着小鱼,吵醒了一座矮矮短短的独木桥”的描绘,把“小牧童”的情态与情味补足,更觉生鲜活跳。
平凡的水稻景色,不平凡的《水稻之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