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风流派·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形成的一种诗歌体式风格。《南史·陆厥传》:“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瑯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自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新的发展,永明年间,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著名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并指出要避免平头、上尾、蜂腰等八种声病,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谢灵运传论》)。在此之前,人们在写诗过程中,也意识到了音韵谐和的问题,但没有找到具体的调协音韵的办法,周颙、沈约等四声八病说的提出,表明把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变成了对声韵规律的自觉运用,这确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沈约称:“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同上)虽不无夸张,但基本是符合事实的。永明体作为诗体的特点是: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对仗工整,体裁短小,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永明作家的诗歌题材狭窄,情调纤柔,因此,就诗歌风格而论,永明体是唐初陈子昂以下许多进步作家批评的对象。由于永明体对诗歌写作的要求过于苛细,很难使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做到完全的统一,谢朓是永明体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但他最为后人所称赞的作品,并不完全符合沈约所提出的声韵格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