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高妙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高妙

古代诗学概念。语出宋代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意为高超神妙。“高妙”之重心在于“妙”字。“妙”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它与“道”相连通:“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妙”在汉时已用来评艺,班固称屈原“妙才”(《离骚序》)。魏晋时代老庄之学兴盛,“妙”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大行其时。顾恺之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谢赫《古画品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孙绰《游天台山赋》:“运自然之妙有。”这导向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论:“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张彦远也讲到“妙悟自然”(《历代名画记》),司空图《诗品·精神》讲“妙造自然”,宋代严羽讲“妙悟”,又称誉唐诗“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可以看出,“妙”越来越多地与“自然”相联系,这也是道家思想内涵显扬的结果。正因其与自然之道的沟通,因而高超而不着痕迹。姜夔以四种“高妙”指陈诗歌创作在文理、构思、表现和风格四层次的佳境,既具有“妙”之高超神妙的含义,而以“自然高妙”为诗歌整体的最终境界,则又含有肯定“妙”与自然之道契合的意思。“高妙”一词后代沿用,也大抵是这两层意思。如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用意高妙,兴高妙,文法高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评朱彝尊《洞仙歌》:“每以朴处见长,最是高妙……愈朴愈妙。”其重点即在“妙”之质朴自然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