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吴嘉纪诗笺校》简介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 吴嘉纪诗笺校》新诗鉴赏

诗别集,十五卷,清吴嘉纪撰,今人杨积庆笺校。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东台县(今属江苏)人。其祖父吴凤仪为王艮弟子,自幼受到左派阳明学的影响。明崇祯间参加州试,获第一。入清以布衣居海滨,十分贫困,绝交游,自署其室为“陋轩”。

吴氏后半生以一介平民身份与海边盐民生活在一起,经历了从同情盐民到与盐民融为一体的过程:“往昔遇汝曹,心魂悸且恫;今予独何辜,栖止与汝同。”(《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住》)因此,他的作品中深刻反映了盐民所遭受的种种苦难,陆廷抡言:“数十年来,扬郡之大害有三:曰盐筴,曰军输,曰河患;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蛰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瞭然在目。”(《陋轩诗序》)清代严格实行闭关政策,顺治十三年下诏禁海船市易,逼迫人民废弃海边耕地,强征徭役,大造海船,以厉行海禁。《邻翁行》《江边行》等诗中写出了在这种政策下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相。为了造六百只战船“输尽民财乘不得”,“家赀破尽费难足”使得人民卖儿卖女(见《江边行》)。《邻翁行》中写赶造战船匠人的痛苦:“监使还嫌工弗速,如霜刀背鞭皮肉。肉烂肠饥死无数,抛却潮边饱鱼腹。”并且连鬓发已白的老翁也不能幸免。《望君来》《海潮叹》《风潮行》等写盐民在天灾人祸双重打击下所遭受的灾难。《临场歌》写清官吏春秋两次到盐民所居之地巡行的扰民情景:“骑马入草,鞭出灶户。东家贳醪,西家割彘;殚力供给,负却公税。后乐前钲,鬼咤人惊。”他们和大盐商酬酢往来,华堂饮宴:“堂上高会,门前卖子。盐丁多言,箠折牙齿。”这种强烈的对比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即使在平常盐民生活亦是极艰苦的:“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绝句》)六月炎阳对于煮盐工人说来还是“乘凉”,可见煮盐之苦。

吴诗中还有一些描写清军南下为祸惨烈的作品。如《李家娘》《我昔五首效袁景文》是写当时人民所受的苦难。《过兵行》则写“扬州十日”之后十年官兵再过扬州时人民的苦况:“扬州城外遗民哭,遗民一半无手足。贪延残喘过十年,避寒始有数椽屋。大兵忽说征南去,万马驰来如疾雨。东邻踏死三岁儿,西邻虏去双鬟女。女泣母泣难相亲,城里城外皆飞尘。鼓角声闻魂已断,阿谁为诉管兵人?令下养马二十日,官吏出谒寒栗栗。入郡沸腾曾几时?十室已烧九家室。一时草死木皆枯,昨日有家今又无。白发夫妻地上坐,夜深同羡有巢乌。”这是“太平时代”的兵祸。如果说两军交战时,人民被屠戮,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些难免,而这首诗中所写则纯粹是大兵对平民的屠戮,它反映了清兵的野蛮。《扬州杂咏》描写经过大屠杀之后扬州的荒芜。嘉纪诗中最多的还是以自己的贫困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七歌》《后七歌》《吾亲》《吾儿》《伤哉行》《破屋诗》《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住》《堤决行》《自题陋轩》等。这些作品都写得声泪俱下,感人至深,生动地描绘出甘心穷饿、抱道食贫、不肯谐俗、孤高狷介的老儒形象。正是由于他生活贫困,才更同情像他一样,甚至比他更穷的人们。

吴诗运思深刻,措词隽洁朴素,不事雕饰,不用典故,富于感染力。吴氏用笔沉重,即使写较为轻松的题材,也难给读者以轻松之感。这和与之同时的王士禛的作品形成鲜明对照。如《过露筋祠》:“湖日映藤萝,荒祠舣棹过。狂澜声滚滚,遗像骨峨峨。蘩藻当门绿,鸳鸯隔树多。皮肤生不重,利喙欲如何?”传说烈女萧与其嫂过此,蚊多,嫂避去,萧为蚊啮,露筋而死。王士禛《再过露筋祠》写道:“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吴氏更多的从悲惨的故事角度构思,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而用笔较重,态度严冷。王氏则偏重从祠内外景色入手,描绘出一幅美丽画面,因而用笔轻倩。同样的题材却能产生截然不同风格的作品。

吴集本名《陋轩诗》,最早是周亮工为之刊刻于康熙元年(1662),后续有刊刻。注者杨氏以清道光间夏退庵刊本为底本,校以清代几个刻本,内容稍有删减,卷次略作更改,并加笺注。书后附有:1.吴嘉纪手札序赞辑佚;2.周刻赖古堂本陋轩诗目录;3.宋石斋抄本陋轩诗目录;4“.陋轩诗序跋题记;5.吴嘉纪事迹辑存;6.诸家品题评论辑存;7.同时诸家酬赠题咏辑存;8.吴嘉纪年表;9.吴嘉纪诗笺校征引书目。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