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词论· 论词随笔》新诗鉴赏
词论,一卷,清沈祥龙撰。祥龙(生卒年不详)字约斋,江苏娄县人。生活于同治、光绪间。清诸生。工词。
沈氏论词主常州派,关于词本体论创意不多。沈氏也主张尊词体,论证词与《诗经》《楚辞》古乐府等经典作品的关系。此书之特点在于详论填词所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强调词体的特殊性,“词当意余于辞,不可辞余于意”。因之与诗比较起来,词当多用比兴,少用赋体,以追求词语更大的“含金量”。“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
沈氏还提出“词之体,各有所宜。如吊古宜悲慨苍凉,纪事宜条畅滉漾,言愁宜呜咽悠扬,述乐宜淋漓和畅,赋闺房宜旖旎妩媚,咏关河宜豪放雄壮。得其宜则声情合矣,若琴瑟专一,便非作家”。因为承认“词体”多样性,所以对于“婉约”“豪放”二派,不加轩轾。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耳”。
他还指出词人感情应该真实。“词人之情,贵得其真”。“古无无情之词,亦无假托其情之词”。
在具体写法上提出要注意“择题”(有许多不适于词表现的题材,如“论学问、述功德”就不宜于词)“协律”“审韵”“对句”“换头”“起结”等。概括起来说就是“章法”“句法”“字法”。“章法贵浑成,又贵变化;句法贵精练,又贵洒脱;字法贵新隽,又贵自然”。对浙派提倡的“清空”说基本赞同,但又用“才华富,藻采缛”两项加以补充,并用“幽涩”“皱瘦”,以救浙派末流“浅滑”“痴肥”之病。
书中在论述词的艺术表现时颇有辩证观念。
此书收入《词话丛编》。有中华书局1986年排印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