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樊榭山房集》简介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历代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 樊榭山房集》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三十九卷,诗二十卷,清厉鹗撰。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被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报罢。一生未仕,以授徒为生,并从事著述。

厉氏取法宋诗,并上承陶潜、谢灵运,偏爱“清恬粹雅”之境。其诗多用五言古体刻画深山僻水以寄托其孤寂寡合之情怀。

作者久居杭州,故诗中描写西湖湖光山色的四时变化和朝夕晦明不同景色的作品尤多,展现了“莹然而清,窅然而邃”(《湖海诗集》)。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塑造了冰雪绝尘的西湖的美丽形象。“幽人先鸟起,林涧正寂然。是对春空霁,山翠争便娟。的的花间雨,淡淡花上烟。烟雨为离合,花态亦变迁”(《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是冯具区先生手植》),这是湖山之早春。“岩翠多冷光,竹禽无惊啼。僧楼满落叶,幽思穷攀跻。穷林日堕规,泉咽风凄凄”(《理安寺》),这是湖山之晚秋。又如写灵隐寺的月夜:“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灵隐寺月夜》)写西湖上的晓雾:“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晓至湖上》)诗里写的无非是山、水、树、花、竹、叶、日、月、烟、雾等景物,可是在不同的诗中展现的是不同的意境,读者不能不佩服厉鹗的体物之细微,诗人的感情与山水融为一体。但厉诗与王士禛山水诗不同,厉氏所追求的乃在于客观景物的真实,特别是景物细微之处的真实性。而王氏所追求的乃在于山水景物的神采、风貌,而不注重景物细部的真实。厉诗易流于琐屑,王诗易流于浮泛。厉诗长于五言,偏爱五古,偏爱用仄声韵,以增加诗境的滞重感,这也是与王诗偏爱七言近体,偏爱用平声韵增加诗境的流动性不同之处。

厉诗内容较狭隘,涉及社会生活者不多,其风格妍练幽隽,十分耐读,味久回甘,但因爱用冷僻典故,其下者流于瘦词谜语。朱庭珍评其诗认为厉氏过于追求妍丽姿态,“遂失于神骨不峻,气格不高,力量不厚,无雄浑阔大之局陈篇幅,谐时则易,去古则远也。樊榭集中,工于短章,拙于长篇,工于五言,拙于七言,七古尤劣”。这种批评还是符合实际的。

厉诗集为作者自编,集外诗为光绪间汪曾唯汇刻其全集时编入。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编印《四部丛书》影印清乾隆间汪氏振绮堂刻本。此本由今人陈九思加以整理标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出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