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著·春秋繁露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哲学·论著·春秋繁露

儒家哲学名著。西汉董仲舒著。据 《南宋馆阁书目》解释: “繁露,冕之所垂,有联贯之象。《春秋》属辞比事,仲舒立名,或取诸此。” 即以帝王之冕所垂悬的珠玉 (繁露) 来比喻自己对 《春秋》 的演绎。董仲舒是今文经学家,其看家本领是《公羊春秋》,他不但以 《春秋》“大一统” 的观念阐释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现实意义,而且用阴阳五行说对原始儒学进行了改造,创立了适应大一统王朝政治需要的新的儒家哲学体系,《春秋繁露》就是这一哲学体系的代表论著。《春秋繁露》 的基本观念是 “天人合一” 与 “天人感应”。在这位今文经学家看来,“天”是造物主,是人类的 “曾祖父”,“天” 有 “喜怒之气,哀乐之心”,如春夏秋冬就是 “天” 的喜怒哀乐的表现,而且 “天” 的阴阳变化也有道德意义: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人与 “天” 相类,不但外在相同,而且内在相通,他说: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 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 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 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 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由此,他得出人间的道德秩序与天的阴阳之道相对应的结论,如:“君为阳,臣为阴; 父为阳,子为阴; 夫为阳,妻为阴。”这三对人伦关系,被他概括为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阴阳之道的内在秩序为 “阴兼于阳”,阳是主宰,阴是从属。他说: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这就是儒教伦理的根据。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 中还提出了 “君权天予” 说: “王者,天之所予也。”又: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他甚至别出心裁地解释道: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这自然是神化君权。但是,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说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人君的行为也必须遵循天道。也就是说,人君的权力要受到 “天” 的制约,如果人君有误,“天” 就会出灾异加以 “谴告”;如果人君不思变改,“天” 就会现怪异来加以 “惊骇”; 如果人君还不知畏恐,就会有灾难降临。这就是在汉代流行一时的 “天谴”说或“灾异” 说。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 中所反复论证的理论,在今天看来,固然十分荒唐可笑,但在当时,却是最精致、最完善的哲学体系。儒学在汉代能获得普遍的信仰,与董仲舒的改造不无关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