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集·古文辞类纂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文学·文集·古文辞类纂

桐城古文的“权威选本”。因其兼收古文和辞赋,故称 “古文辞”; 因其分类编排,故称 “类纂”。《古文辞类纂》是中型选本,全书选录先秦至清代七百七十四篇文章,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一类都有小序说明这一文体的源流演变,每一篇文章都有评点。编选者姚鼐 (1732-1815)是清代桐城古文的大师,这部《古文辞类纂》就是体现 “桐城义法” 的范本。“义法”是桐城祖师方苞所总结的古文秘诀,“义”是指要言之有物,“法” 是指要言之有序,什么叫 “有物” 和 “有序”,以及姚鼐归纳的 “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阳刚阴柔”等,这些问题就是 《古文辞类纂》要通过具体的范例来阐明的。《古文辞类纂》 的特色就在于其鲜明的 “派性”。选录的重点在先秦两汉、唐宋八大家、明归有光、清方苞、刘大櫆等人的作品,而对魏晋南北朝作家 (辞赋除外) 及南宋、元代、明初中期的作品一概不予选录,明清两代只选归、方、刘三家。显然,选编者的目的就是体现出 “桐城义法” 一脉相承的 “文统”。客观而论,尽管《古文辞类纂》 有这种或那种缺点,但还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古文辞类纂》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姚鼐编成此书后,并未刻印,但其弟子竞相传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当嘉庆二十五年 (1820) 首次刊刻时,姚鼐已经去世五年。近代许多名家不但熟读此书,而且有非常精彩的评点。民国年间上海刊行的 《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就广泛收集了这些评点。《古文辞类纂》 的流行,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也证明桐城派的理论主张有相当的市场。晚清王先谦和黎庶昌分别编有《续古文辞类纂》、民国年间蒋瑞藻编有《新古文辞类纂》,可见其影响深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