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勤俭
勤俭美德有两层含义:勤劳和节俭。勤恳劳动、朴素节俭,这是劳动人民的一种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字面意义上看,勤劳指勤奋劳作的一面,就是努力工作,增加收入;节俭指节约俭朴的一面,就是要压缩开支。勤和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辛勤劳作的人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才会养成俭朴的习惯;只要是崇尚节俭的人,必定知道劳作之艰辛。中国古诗中有一首《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中所说的,就是要告诫人们了解稼穑的艰辛,珍惜粮食得来不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勤劳和节俭的美德。先说勤劳。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只有通过勤劳,才可以达到家兴国强。中国古代史书中曾多次提到过“勤”。如《左传》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尚书》中的“克勤于邦”、“与民用勤”、“惟德之勤”。在《诗经》、《论语》、《庄子》等书中都有与勤劳有关的记载。中国古代关于勤劳治国,勤劳治家,吃苦耐劳的例子很多,甚至远古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都体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美德。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盘古开天、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再说节俭。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节俭的作用,并提倡俭朴,反对浪费,把节俭作为一种劳动人民的美德。古人对节俭的理解很深刻。《易经》中说:“君子以俭德辟难”(君子可以依靠节俭美德躲避灾难);《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大德,是一切德行的来源;奢侈是大恶,是一切恶行的发端);孔子说:“节用而爱人”;墨子有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俭节”。《汉书》记载汉文帝刘恒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利于百姓的法令就及时废弃,以使百姓受益。汉文帝曾打算建造一个露台,后来计算一下需花“百金”,这相当于当时中等水平十家人的财产。于是不造露台,并且身体力行“敦朴,为天下先。”汉文帝以德教化民众,国家富足强盛。
从总体上说,中华民族的勤俭美德是从古至今都一以贯之的。不论古今,中国都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积累,少消费,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因此,无论中国进步发展到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必须始终坚持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的优秀传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