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的文献·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资料与工具书·总集、选集、丛书类
1.《文选》
梁萧统编,又称《昭明文选》,30卷。收录战国至梁初130位作家的五百余篇诗、赋、文作品,分为38类,其中诗、赋的比重最大。《文选》选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文学性较高。唐代李善为之作注。李注偏重于词语和典故,引书达一千七百余种,影响很大。李注不仅代表了唐代《文选》的研究水平,而且其中引用的许多典籍现在已经亡佚,赖此得以保存,文献价值很高。《文选》与李善注均极受后世文人推崇。唐代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所作的注释,世称《五臣注文选》。五臣注粗陋之处颇多(今人祝廉先《文选六臣注订讹》摘其讹误之处三百五十多条),但在疏通文义方面可补李善注之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宋人将李善注与五臣注合为一帙,称为《六臣注文选》。《文选》李善注和《六臣注文选》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此外尚有日本流传的唐写本《文选集注》残卷,其中的陆善经注以及《文选钞》《文选音决》等今皆不传,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自清以来,研究《文选》的著作很多,如清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孙志祖《文选理学权舆补》《李注补正》、朱珔《文选集释》、胡克家《文选考异》、梁章钜《文选旁证》、胡绍瑛《文选笺证》、程先甲《选雅》、丁福保《文选类诂》等。其中朱珔《文选集释》博采众说,且有新见,名物考释尤详,多补李注之不足,极有参考价值。今人骆鸿凯《文选学》则是《文选》的系统研究著作。
2.《古文苑》《续古文苑》
《古文苑》,古诗文总集。编者不详,相传为唐人旧藏本。所录诗文多为史传与《文选》所不载,文献价值较高。南宋时韩元吉加以整理,分为9卷。后章樵又加增订,并为注释,分为21卷。选录周代至南朝齐代诗文二百六十余篇,分为20类。虽编录未为精审,然隋唐之前散佚之文间赖此书得以流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行刻本分两个系统,一为宋淳熙本,9卷,有清嘉庆十四年孙氏仿刻本;一为章樵21卷本,有明成化十八年张世用刊本。清代有多种刊本。近现代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守山阁丛书》本(章樵注,附清钱熙祚校勘记一卷)。
清代孙星衍又辑金石、传记、地方志和类书中的遗文,自周迄元,编为《续古文苑》20卷。引录之文均注出处,辑佚之文有校订。有嘉庆年间原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原刻本。虽文献价值稍逊,但所选均为一般书不载或散见各书之文,颇便参考。
3.《文馆词林》
唐许敬宗编,原书1000卷,大型诗文总集。收录自汉至唐初的作品。所收作品,多不见于现存典籍,对征文考史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此书至宋初即已残缺,后逐渐在中土失传。但由于在唐代即已传入日本,历经劫火,残存三十余卷。清末经杨守敬、董康等搜集,陆续重现中国。今存较好的本子是日本古典研究会于昭和四十四年(1969)出版的《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是书将日本所藏残本网罗殆尽,保存了原本的面貌。由罗国威整理的《文馆词林校证》(中华书局出版),将其中的诗文一一指出其存佚及传世典籍的收录情况,并对残缺之文予以校补,比较便于使用。
4.《玉台新咏》
梁徐陵(507—583)编选,10卷。此书收录汉代至梁代的诗歌660首,其中的作品多为涉及闺思艳情之“艳歌”,也收录了一些优秀的民歌。梁启超《南陵徐氏覆小宛堂影宋本〈玉台新咏〉跋》云:“欲观六代哀艳之作及其渊源所自,必于是焉。”道出了其主要价值。由于本书编选较早,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清纪容舒有《玉台新咏考异》,清代吴兆宜笺注、程琰删补的《玉台新咏笺注》是较好的注本。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了该书的点校本。
5.《乐府诗集》
北宋郭茂倩编,100卷。郭茂倩,字德粲,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本书收集唐五代以前的全部乐府诗,几乎网罗殆尽。全书分为12大类;在每大类下,按乐曲曲调分为若干小类;在各小类中,按古题古辞、古题新辞、新题新辞顺序编次,并在各类之前,依据大量史料做出解题和说明,不仅眉目清晰,而且对于乐府诗的源流变化有较为清晰的论述。因此,本书不仅是收罗乐府诗最齐全的总集,而且是研究乐府诗发展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亦有个别误收或混乱之处。该书现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影宋本、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排印本。
6.《古诗源》
清沈德潜(1673—1769)编,14卷。本书编选的目的在于体现诗歌的源流正变,包括古逸1卷、汉诗3卷、魏诗2卷、晋诗3卷、宋诗2卷、齐梁诗2卷、陈及北朝诗1卷,每卷诗后附谣谚,总近八百首作品,附有沈氏评论。这是一部比较简明的汉魏六朝诗选本。沈氏的评说虽有局限性,但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有一定的帮助。现以中华书局据《四部备要》纸型重印的单行本最为通行。
7.《古谣谚》
清杜文澜辑,实际主要由其幕僚刘毓崧(1818-1867)完成。此书广收博采,汇辑上古至明代的歌谣、谚语三千三百多首,引书达八百六十余种,按经、史、子、集排列,编为100卷,其中正文85卷,附录14卷,集说1卷。所收作品按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流传的百姓平民作品,属于民间文学范畴,具有较高的价值;另一类是帝王将相、文人僧道的作品,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所收录作品产生、流传的原委,原书引用时出现的上下文等,均予以叙录或考辨,参阅比较方便。但本书编排以原书的四部分类次序为准,故难以反映谣谚产生的时代状况,且有个别非谣谚作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周绍良校点本(据曼陀罗华阁本)最为通行。
8.《古诗纪》《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古诗纪》原名《诗纪》,明冯惟讷编,156卷。前集10卷,录先秦古逸诗;正集130卷,录汉代至隋代诗歌;外集4卷,录古小说、笔记中所传仙鬼之诗;别集12卷,选录前人对古诗的评论,颇便参考。本书网罗散佚,收罗宏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专辑古诗的总集,但也有真伪混杂,舛漏抵牾之处。清代冯舒撰《诗纪匡谬》1卷,订正原书阙误,较精审。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近人丁福保(1874—1952)编,54卷,依时代分为11集,下接《全唐诗》。是书以冯惟讷《古诗纪》为蓝本,并参考冯舒《诗纪匡谬》,删汰繁芜、订正阙误,较《古诗纪》更精赅,流行颇广。但丁氏之书不录先秦歌谣逸诗,又沿袭了《古诗纪》不注出处,校勘失误颇多,且对《匡谬》之失亦不加细察,未加辨正。有解放前医学书局原刊本,解放后中华书局重排本。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1911—1973)辑校。逯钦立,字卓亭,笔名祝本,山东巨野人。先后任职于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广西大学等,终东北师大教授。全书总135卷,起远古,迄隋,与《全唐诗》相接。本书是在《古诗纪》的基础上,进行辑补、考订、校勘和整理而成,始于1940年,至1964年编竣,历时24年。“除就《古诗纪》著录之诗,考其真伪,辨其谬误,正其窜乱之外,”又“蒐辑遗逸,补苴漏脱”,“博稽众籍,详为摭”(逯著《汉魏六朝文学论集》)。故其搜辑完备的程度,考证校订的精审,材料出处之详尽,自非冯、丁之书可比,是目前最好的先秦至隋代的诗歌总集。其编排一以作者卒年为断,条理清晰。其优于前人之处:(一)取材广博,(二)资料详实,(三)异文齐备,(四)考订精审,(五)编排得宜(见中华书局《出版说明》)。但亦有个别辑录遗漏、考辨失当、校勘疏误之处。本书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排印本。
本书先秦两汉文学部分包括:先秦诗7卷,分歌、谣、杂辞、诗、逸诗、古谚语;汉诗12卷,卷一、二为西汉有主名诗,卷三、四为乐府杂歌谣辞、郊庙歌辞、鼓吹曲辞,卷五、六、七为东汉有主名诗,卷八至十一为乐府杂歌谣辞、相和歌辞、舞曲歌辞、杂曲歌辞、琴曲歌辞,卷十二为古诗。
9.《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1762-1843)以27年心力辑成。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人。嘉庆举人,曾官严州建德县教谕。关于本书之辑,严氏于本书《总叙》中称:“嘉庆十三年,开全唐文馆,不才越在草茅,无能为役。慨然曰:唐之文盛矣哉!唐已前要当有总集。斯事体大,是不才之责也。其秋始草创之。广搜三分书,与夫收藏家秘笈、金石文字,远而九译,旁及释道鬼神,起上古迄隋,鸿裁巨制,片语单辞,罔弗综录。省并复叠,连类畸零。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合七百四十六卷。肆力九年,草创粗定。又肆力十八年,拾遗补阙,抽换之,整齐之,划一之。已,于事而竣。挚五厄之散亡,扬万古之天声,唐以前文,咸萃于此。”可见本书网罗广泛,以“全”为主要特点。使人们在一部书中可以看到唐以前所有现存单篇文章,以及一些史论、子书的辑佚材料,而且详载出处,便于查考。本书体例,除按时代分集外,于每一位作家则按照文章体裁分类编排。正如其“凡例”所云:“其文分类编次:曰赋、曰骚、曰制、曰诰、曰诏、曰敕、曰玺书、曰下书、曰赐书、曰册、曰策命、曰策问、曰令、曰教、曰誓、曰盟文、曰对策、曰对诏、曰章、曰表、曰封事、曰疏、曰上书、曰上言、曰奏、曰议、曰驳、曰檄、曰移、曰符、曰牒、曰判、曰启、曰牋、曰奏记、曰书、曰答、曰对问、曰设论、曰设、曰难、曰释难、曰辨、曰考、曰七、曰记、曰序、曰颂、曰赞、曰连珠、曰箴、曰铭、曰诫、曰传、曰叙传、曰别传、曰约、曰券、曰诔、曰哀册、曰哀辞、曰墓志铭、曰碑、曰灵表、曰行状、曰吊文、曰祭文、曰祝文、曰题后、曰杂著。”分类详明,便于应用。但这样一部大书,以一人之力,自不免有采录归类不当、粗疏重出等缺陷。但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无可置疑。本书辑成之后,稿本分装156册(今藏上海图书馆),由于卷帙浩繁,严氏生前并没有剞劂问世。直到光绪丙戌(1886),才由黄岗王毓藻集合28人之力,历经8年,校雠8次,由广雅书局刊板,始得流布。中华书局于1958年据此版加句读影印。1965年重印时,又有新编全书目录及作者姓名索引。
本书先秦两汉文学部分包括:全上古三代文16卷、全秦文1卷、全汉文63卷、全后汉文106卷。
10.《两汉全书》
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编,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著作者为纲,汇集两汉全部典籍,大至《史记》《汉书》等皇皇巨著,小至零章残简,无不网罗。所用底本,均为文献价值较高的版本。对于散佚文献,前人辑本较好的,进行校订补辑;不好或没有辑本的,进行重辑或新辑。对所收录典籍一律作校记,比较便于使用。该书已出版两卷。
11.《全汉赋》
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该书广泛吸取前人成果,在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基础上,广收古代史著、类书、专著、文集、古注等所载资料,汇辑校勘而成。全书收录汉赋82家,292篇。其中作品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约百篇,存目者24篇,其余为残篇。有汉一代赋的现存资料,大体皆备于是。全书以作者年代为序排列,校勘详密,便于应用。
12.《诸子集成》
国学整理社辑,世界书局1935年印行。该书收入先秦诸子之书16部18种(《老子》《庄子》各两种),汉魏六朝子书10种。除六朝3种外,其余都是先秦、秦汉最重要的子部典籍。版本选择当时最好的注本或校本,反映了清代学者研究、注释这些子书的成果。因此,本书成为汇集先秦至六朝子部著作的一部有影响的丛书。不仅当时学者称便,现在也是一部研究诸子的重要资料。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华书局曾修订重印;河北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校改其发现的印刷错误,重新出版。
鉴于《诸子集成》的广泛影响,中华书局于1982年开始着手选择先秦至唐五代的子书,编辑出版《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原拟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所收子书与《诸子集成》略同,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本,这是它最大的优点。现已陆续出版。
13.《汉魏诸名家集》《七十二家集》《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
《汉魏诸名家集》,明汪士贤辑,万历天启间新安汪氏刊本。该丛书收录均为汉魏六朝作家别集,其中汉代有5家。《七十二家集》,明张燮辑,汇集汉魏六朝作家之诗文集。《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明叶绍泰辑,崇祯十五年乐隐山居刊本。分经、史、子、集收录汉魏六朝四部典籍,其中的子、集两部多收录汉代文学典籍。《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又名《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明张溥辑刊。书中收录均为汉魏六朝作家诗文集,是在张燮《七十二家集》的基础上参考梅鼎祚《历代文纪》和冯惟讷《古诗纪》辑校而成的,其中汉代有20家(包括孔融、诸葛亮)。本书流传较广,有多种版本,近年有江苏古籍出版社缩印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清吴汝纶评选,其中汉代有5家,民国六年都门书局排印本。《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丁福保辑刊,清宣统三年排印本,其中收录汉代作家别集8种。由于汉代作家别集多散佚,这些丛书将其别集重新辑校编订,比较便于参阅;又因多非一人所辑,故并不完全相同,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14.《汉魏丛书》《广汉魏丛书》《增订汉魏丛书》
《汉魏丛书》,明程荣辑,万历新安程氏刊本。《广汉魏丛书》,明何允中辑,万历二十年刊本。《增订汉魏丛书》,清王谟辑,乾隆金溪王氏刊本。这三部书中,《汉魏丛书》按经、史、子收录汉魏六朝典籍;后两部书则分经、史、子、载籍四类收录,《广汉魏丛书》收录汉魏六朝著作,而《增订汉魏丛书》则晚及唐人著作。这些丛书对于研究两汉文学和文献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5.《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今人殷孟伦注。明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并于每家集前撰写题辞,对其人其文作简要综合性评论,是研究作家作品的重要参考。殷孟伦辑其题辞并为之作注,博稽典籍,注明张氏立论来源;又发微补阙,阐释精审。这部书对于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很有参考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