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文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辽金元文学的内容

金元时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往对金元杂剧的研究,由于金代有关文献的缺乏,较集中在元杂剧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问世(1913)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一阶段,学者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宋元戏曲史》的历史考据方法,多致力于金元杂剧的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如王季思的《西厢五剧注》(1944)、孙楷第的《述也是园旧藏古今杂剧》(1940)、王季烈的《孤本元明杂剧提要》(1941)、徐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1944)、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1945)等。

第二阶段是建国后(1949)至改革开放(1977)前,受当时社会政治思潮的影响,学者们除继续用考据的方法搜集、整理金元杂剧外,还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研究金元杂剧的发展史及其作家作品。1958年,由郑振铎主持的《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编成付印,收集了现存的大部分元杂剧剧本,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赵景深的《元人杂剧辑佚》(1953)和《元人杂剧钩沉》(1956)进一步充实了金元杂剧的文献搜集。孙楷第《元曲家考略》(1953)和谭正璧《元曲六大家考略》(1955)、徐调孚《现存元人杂剧书录》(1957)和傅惜华《元人杂剧全目》(1957)则是对元杂剧作家、剧目的研究;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1959)为研究者提供“杂剧学”的文献史料;周贻白《中国戏剧史讲座》(1958)、顾肇仓《元代杂剧》(1962)、台湾孟瑶《中国戏剧史》(1965)则以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研究金元杂剧史。在这时期,对关汉卿和王实甫的研究成为热点,如吴晓玲编校《关汉卿戏曲集》(1958)、张友鸾、顾肇仓选注《关汉卿杂剧选》(1963)、吴晓玲校注《西厢记》(1954)、王季思校注《西厢记》(1957)等。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1978)至现在。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对金元杂剧的研究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学者们对金元杂剧的研究不限于文学、文本的研究,对其表演、音乐、舞台、剧场等因素也成为研究对象,近年来,研究的角度还拓展到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1980)、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1981)、台湾游宗蓉《元杂剧排场研究》(1998)等主要从舞台表演、音乐的角度研究金元杂剧;李修生《元杂剧史》(1996)则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元杂剧作家的群体;景李虎的《宋金杂剧概论》(1996)、廖奔、刘彦君的《中国戏曲发展史》(2000)重视戏曲文物的研究,对金元杂剧的表演、剧场做出了新的诠释;日本田仲一成《中国演剧史》(1998)则从祭祀角度研究金元杂剧,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传统的考据研究方法仍在延续使用,并产生了可观的成果,著述有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1979)、谭正璧《话本与古剧》(1985)、王季思主编的《全元戏曲》(1999)、徐征、张月中等主编的《全元曲》(1998)、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1982)、邵曾祺《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1985)、王文才《元曲纪事》(1985)、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1991)等。

金元诸宫调与元杂剧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章也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研究。以往对诸宫调的研究,在文本的整理方面,有凌景埏校注的《董解元西厢记》(1962)、朱平楚校注的《西厢记诸宫调》(1982)、朱禧辑校的《天宝遗事诸宫调》(1986)、朱平楚辑校的《全诸宫调》(1987)、凌景埏、谢伯阳校注的《诸宫调两种》(1988)、蓝立冥校《刘知远诸宫调》(1989)等;在研究专著方面,有孙逊的《董西厢和王西厢》(1983)、段启明的《西厢论稿》(1982)等,均将诸宫调《董西厢》和杂剧《西厢记》进行比较研究。另有数十篇有关论文,其中对《董西厢》的研究是大热门,而对《刘知远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的研究则较薄弱。

本章将在综合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文化、审美、民俗方面对金元杂剧和诸宫调的发展史做出新的解释。主要研究金代(1115—1234)和元代(1234—1368)的主要戏剧形式——杂剧在文学上的发展史,兼论诸宫调。研究它们的发展线索、主要风格、体制特点、主要作家作品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表演则从略;但杂剧、诸宫调是舞台艺术形式,完全脱离表演不可能,本章在需要时亦会涉及表演。本章主要研究材料为: 臧晋叔编《元曲选》(中华书局1979)、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王季思主编 《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影印明嘉靖丁巳年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凌景埏、谢伯阳校注的《诸宫调两种》(齐鲁书社1988)、脱脱等撰《金史》(见《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宋濂等撰《元史》(中华书局1976)、《元典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影印元刊本)、熊梦祥著《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夏庭芝《青楼集》(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