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镜秘府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理论批评论集。六卷。日本僧人遍照金刚编纂。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死后追尊为弘法大师。他自幼研读汉学,喜好佛理,兼习辞章。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804,当唐德宗贞元二十年),随遣唐使来华留学三年,于攻读佛学之余,尤留意于文学与文学理论。回国以后,将所携带的文学理论著作,如崔融《新唐诗格》、王昌龄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以及其他一些今已佚名之作,以类相从,编为一集,名《文镜秘府论》,分为“天”、“地”、“东”、“南”、“西”、“北”六卷。

遍照金刚来华期间,正值中唐,诗歌创作经历了空前繁荣。《文镜秘府论》所收罗的诗学著作,除陆机《文赋》外,均产生于上至齐梁下迄中唐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古代格律诗从发轫到成熟的时期。中唐以前的唐代诗学思想大抵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批判与反拨齐梁以降空虚绮靡诗风,强调诗歌美刺讽谏的政治社会功用,即所谓诗文革新运动;另一是承续齐梁余风,对诗的形式、表现方法等作深入探讨。《文镜秘府论》所收,大致属于后一方面的著作。而声律与对偶,是格律诗在形式上有别于“古诗”的两个主要因素,故书中有关此二项的内容尤多。如“天卷”《调四声谱》、《调声》、《诗章中用声法式》、《八种韵》、《四声论》五篇,由题目便可一望而知,所论全为调声协韵问题。这些论著的作者有齐梁人沈约、隋人刘善经、唐人王昌龄、元兢等。所论虽甚琐细,于现在已无多大实际意义,却可窥见声律论演进的历史。倘说“天”卷五篇是对诗中声律的正面规定,则“西”卷中《论病》、《论二十八种病》、《文笔十病得失》三篇是论作品病累的负面禁忌,其中虽也有用词造语方面的病犯,却以声律方面的病犯为主。

“东”、“北”二卷,全系对偶方面的论著。诗文对偶,在写作中虽出现极早,作理论上的探讨则是齐梁以后的事情。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首先对对偶做了肯定与探讨,提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种对偶方法。“东”卷《二十九种对》,采集元兢、皎然、崔融等人之说,可以看出唐人对于对偶讲究之细致深入。“地”、“南”二卷,所涉及的问题不很集中,大抵与诗的作法、风格有关。如“地”卷《十七势》讲诗歌开头、造语、结尾的一些方式,《六志》讲抒情言志的几种方法,《十体》讲诗的几种风格。“南”卷《论文意》一篇较为重要,由五十八条论诗之语组成,据考证出自王昌龄《诗格》及皎然《诗式》。其中如论“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的自然、本真之美,论“睡觉即起,兴发意生,精神清爽,了了明白”的创作灵感,论“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的意境造成,都是比较精彩的。

《文镜秘府论》所收诸家之说,虽有过为繁琐和程式化、格套化之弊,却也不乏精到之论。其中有些论著已经失传,赖此书得以保存。特别是该书经遍照金刚传到日本以后,对日本古代诗歌写作也产生一定影响。故此书可谓中日文化交流的标志之一,遍照金刚功不可没。

在日本有多种版本。在中国,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较为详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