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文学·辽金文学的文献·笔记、行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辽金元文学的文献·辽金文学的文献·笔记、行记

《松漠纪闻》,南宋洪皓撰。洪皓,字光弼,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北宋政和间进士,建炎三年(1129)使金,被拘留15年,后归宋,有《鄱阳集》。洪皓还著有《金国文具录》一书。这两种书都是追记金国的历史、政治、风习、典制、文化和有关杂事的撰述。《金国文具录》已佚,仅有零碎片断残存于《三朝北盟会编》。《松漠纪闻》曾被元人修辽、金史时参用,今尚有传本。它所记述较为翔实可信。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洪皓长子洪适将此书为正续两编,乾道九年(1173)其次子洪遵又为补遗1卷。《松漠纪事》还录存了一些辽、金文人如韩昉的事迹。此书对研究辽金文学有相当的价值。另外,洪皓的四子洪迈所撰《容斋三笔》有记金国俘虏之苦的文字,称为《松漠纪闻》的遗文。《松漠纪闻》版本很多,卷数也各异,《顾氏文房小说》本;《辽海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2卷,补遗1卷;《历代小史》本;《古今逸史》本;宛委山堂刊《说郛》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古书逸史逸记》本,1卷;《四库全书》本,1卷,续1卷;《学津讨原》本,1卷,续1卷,补遗1卷;商务印书馆刊《说郛》本,不分卷;《洪氏晦木斋丛书》本,1卷,续1卷,补遗1卷,附清洪佩声所撰考异1卷;《豫章丛书》本,1卷,续1卷,补遗1卷,附清洪佩声所撰考异1卷,民国胡思敬所撰校勘记1卷。

王寂撰有两部日记体行记。它们既可看作游记文学作品,又有地理学、历史学方面的价值,同时还保存了作者本人和其他人的不少诗文作品(有些是存目),是很重要的文学史料。

《辽东行部志》1卷,是作者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提点辽东路刑狱时出巡途中所记,起自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止于四月七日。原书散佚。清人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和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均未著录。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和孙德谦《金史艺文略》著录。后者有按语说:“此书,弼宋楼藏书有抄本,谓从《永乐大典》中录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开四库馆时,馆臣就开始从《永乐大典》辑录各种佚书,编为《武英殿聚珍版全书》。但《辽东行部志》未得录入。乾隆四十三年(1778)敕修《满洲源流考》,曾征引《辽东行部志》。可知此时内府已有辑本。缪荃孙在《辽东行部志》跋语中说:“壬寅夏日,剑舟居士属馆上供事,从《永乐大典》中录出《辽东行部志》一卷,金王寂撰。”剑舟居士,其人不详。壬寅岁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此时开四库馆已有10年。距敕修《满洲源流考》也有4年。但《四库全书》和《武英殿聚珍版全书》均未收《辽东行部志》,其原因不详。《辽东行部志》有《藕香零拾》本、《晨风阁丛书》本、《辽海丛书》本。今人整理本有张博泉的《辽东行部志注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它以《藕香零拾》本为底本,校以《晨风阁丛书》本。

王寂所撰另一行记是《鸭江行部志》1卷。也曾被《满洲源流考》征引,可知其重辑本的整理成书也大约与《辽东行部志》同时。此书今存的本子有《鸭江行部志》,1卷,抄本;《鸭江行部志节本》,1卷,民国朱祖谋考证,《辽海丛书》本。当代学者整理的本子有二:罗继祖、张博泉注释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贾敬颜疏证本,《北方文物》1989年第1-3期连载。

《归潜志》,金刘祁撰,14卷。此书记载金代人物轶事、典章制度及哀宗亡国始末,其体裁或谓文人笔记,或谓杂史,或谓史事体笔记小说。《四库全书总目》和清乾隆时三通馆臣所修《续文献通考》均于子部小说家类著录。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也于第三编“辽金元部分”著录。它记载、保存了丰富的金代历史和文学史料,涉及作家传记、作家作品评论、文坛风貌、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批评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以自己的观点评述、分析了金末文学风气及各派别的长短得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称为金代文学史料辑存汇编或金代文学研究专著。卷一至六为金代(主要是后期)人物传记,其中绝大多数传主是文学家,卷七至一○杂记金代遗事,其中有很多是关于文学活动、作家行迹和文学评论的文字。这是一部时人所记时人时事的专著。所记之人大都与作者有交往,所记之事多为作者所目击或所参与。其史料价值历来极受人们重视。刘祁(1203—1250)字京叔,号神川遁士,浑源(今属山西)人。以能文名冠当时。金末为太学生。金亡后北还乡里,筑室名“归潜”,撰成此书。元太宗十年(1238),应试,魁西京,充山西东路考试官。后入征南行台幕。著作除本书尚存外,还有《神川遁士集》22卷(清王恽《浑源刘氏世德碑》)、《处言》(元郝经《浑源刘先生哀辞并序》记40篇、王恽《浑源刘氏世德碑》记43篇),均佚。《归潜志》于元至大年间由刘祁同乡孙和伯首次刊行,14卷,流传不广。王恽所撰世德碑称《归潜志》为3卷,清人王士祯所撰《归潜志序》称8卷,清人钱曾《读书敏求记》称14卷。北京图书馆藏一明抄本,何煌跋,8卷,较为接近元本面貌。比较通行的有《四库全书》本和《武英殿聚珍版书》本,14卷;《知不足斋丛书》本和《笔记小说大观》本,14卷附录1卷;《学海类编》本,8卷。其中《知不足斋丛书》本乃清人鲍廷博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以自己所抄十四卷本与文瑞楼本、抱经堂本等互校,并采《中州集》《宋史》等书疏解其异同,同时还在某些记载之后附录一些有关作品,以及刘祁本人的3篇逸文,卷末还附录有关题跋,使此书内容大为增加。后来,藏书家黄丕烈曾先后得到张青芝抄录八卷本和另一十四卷本,互相比勘校订,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 请金史专家施国祁将自己的整理本又与 《知不足斋丛书》本进行复校。所得结论是二本略同。由此可知,《知不足斋丛书》本是较为理想的本子。今人整理本有崔文印点校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1998年再版,列入《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此本即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何煌校跋明抄本、黄丕烈和施国祁校本、《清武英殿聚珍版书》本而成。它校订精审,补辑也较完备,以新式标点断句,是目前最好的、使用最方便的本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