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的文献·明代戏曲文献·明代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戏曲作家全集、作品专集的编定和研究资料的汇编
戏曲研究除了戏曲作品文本外,诗文集是研究作家的第一手资料。随着戏曲研究重心由元杂剧转向明清传奇,需要有比较完备的史料供研究工作使用,因此,明代重要曲家的全集或专集重新整理和编定、专题研究资料的汇编,就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一)全集或作品专集的整理和编定
《徐渭集》,程毅中等编校,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主要以《徐文长三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为底本,另将《盛明百家诗》中的《徐文学集》《一枝堂稿》及从各种书画题记中辑佚的作品,编为“补编”。《四声猿》从《徐文长三集》抽出别为一编。校订和鉴别都比较认真,但未将《南词叙录》收入,而抄本杂剧《歌代啸》,别题“虎林冲和居士”作,显然非徐渭所撰,则将其阑入集中,未免令人遗憾。《四声猿》,另有周中明的校注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世纪60年代初,就有《汤显祖集》的编校,第1、2册为徐朔方笺校的诗文集,3、4册为钱南扬点校的戏曲集。1998年,徐朔方在 《汤显祖诗文集笺校》 的基础上重新编订出版了 《汤显祖全集》,它囊括汤氏现存所有诗文作品和戏曲作品《临川四梦》,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全集。作者用力最勤的是诗文笺注,广征博引,梳理和考证许多作品的人事关系,并对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汤氏剧作的声腔等重大学术争论的问题,都能正本清源,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由于汤显祖交游广泛,诗文作品宏富,全集的笺注,难免有顾此失彼、疏于考订之处。汤氏剧作除《邯郸记》尚不见有注释本外,其他如胡士莹的《紫钗记》(包括《紫箫记》)、徐朔方的《牡丹亭》、钱南扬的《南柯记》,都是名家注名剧,颇有影响。
《冯梦龙全集》,魏同贤主编。全书22册,卷帙浩繁,校订审慎。它由一批学者通力合作,进行校点整理,并融入了最新学术成果。徐朔方辑校的《沈璟集》(1991)、吴书荫编校的《梁辰鱼集》(1998),也都是戏曲家文集整理的重要收获。除此之外,戏曲作品专集则有徐凌云等《阮大铖戏曲四种》(1993)、隋树森等《张凤翼戏曲集》(1994)等。
(二)专题研究资料汇编
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专题戏曲研究资料集中刊行的时期。涉及到明代的有以下几种。
1. 毛效同等的《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1986)、徐扶明的《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1987),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前者可能由于编者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资料的搜集和考释方面比较欠缺,体例也不一致,甚至把汤显祖的佚文也编入其中。徐朔方《评<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对编者的学风曾予以批评,并补充自己多年积累的50篇未收的材料篇目。汤氏作为诗文和戏曲名家,留下有关他的生平、交游、作品评论及演出的资料十分丰富,有待于辑出能反映汤氏全貌的资料汇编。徐扶明的《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是关于明代戏曲名著的专题资料,前人还没有辑录过,此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收罗丰富,考释精当,从“剧本”、“评论”、“演唱”、“影响”四个方面,反映了《牡丹亭》在明清两代流传的情况。
2.《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1987),赵景深、张增元编。从方志中辑录曲家资料,始于叶德均、赵景深,张增元紧步后尘。此书收录元明清三代曲家658人的传略,142人未见他书著录,罕见曲目100种。其中明代曲家就有155人,他们许多人名不见经传,生平材料极少发现,这些传略的披露,为考订作家作品提供了新资料。
3. 《青阳腔剧目汇编》(1991),班友书、王兆乾总编校。虽名“剧目汇编”,但实际上是流传于民间的青阳腔折子戏剧本集。20世纪50年代,曾在山西万泉、江西都昌等地发现青阳腔古剧本,班友书、王兆乾等也在安徽岳西和潜山陆续发现大量青阳腔抄本。汇编入此书的青阳腔剧目,是“文革”劫后遗存,共有《卖水记》《鹦哥记》等64个剧目一百四十多出折子戏,另有“杂曲”和“喜曲”各15个,其中不少为明代剧目,可供研究声腔剧种者参考。
4.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1989),蔡毅编,辑录戏曲序跋以此书为首创,它和吴毓华的《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1990),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戏曲资料汇编。尽管校勘未精,标点有误,甚至没有说明序跋的版本来源,但对研究戏曲史论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