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与地域文化·《诗经》与地域文化·从《诗经》看三秦文化
“三秦”之名起于后世项羽灭秦之后,此处借用指今陕西及甘肃东部地区。《汉书·地理志》叙其沿革风俗曰:“故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诗》风兼秦豳两国。……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颜师古注曰:“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腹下之肥曰腴,故取喻云。”务本重农是秦地物产丰饶的重要原因,也是三秦文化的首要特点。《豳风·七月》就详细叙述了秦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一年农事概况,篇幅之巨,叙事之细,为《风》诗所独有。其次是尚武善猎。《汉书·地理志》曰:“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秦风·小戎》即通过一位妇女对她远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秦人对西戎作战的一些情形。至如农事诗《豳风·七月》第四章也有言曰:“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秋收之后“载缵武功”,则习武狩猎已经成了秦人生活的一部分。按《考工记》云:“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又云:“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庐,矛戟之柄,专造庐之工匠亦谓之“庐”。人人能造矛戟之柄,所以没有专造这种东西的工匠了①。《考工记》为战国时的作品,秦人制庐技术的普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人的尚武善猎。秦人的尚武善猎,前引《汉书》交待了部分原因,此外,统治者不断扩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周室东迁之前,秦人尚未立国。在这场历史巨变中,秦襄公护送平王迁洛有功,方得诸侯之封。文公击退犬戎,占有岐山以西地,后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穆公曾攻灭12国,遂霸西戎,由此可见攻伐征战不绝于秦史。《诗·毛诗序》曰:“《无衣》,刺用兵。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秦风·无衣》有无怨刺姑且不论,其中讴歌了秦军将士同仇敌忾的激昂情怀,而统治者“好攻战,亟用兵”却也是事实。统治者的征伐野心与民众的爱国热情相结合很容易在全社会掀起尚武之风,善猎则与此相关。《秦风·驷》即通过秦襄公狩猎游园的描写赞美了秦人的尚武精神。
注释
① 参见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第65—66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