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萨洛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萨洛特

法国小说家、批评家、剧作家,“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1900年生于俄国乌克兰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母离婚,母亲侨居巴黎,从此她经常辗转在法国和俄国之间,学会说法语和俄语,后又跟后母学会了英语和德语,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1919年她获巴黎索尔本学院英文学士学位,两年后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后又在柏林大学学社会学,1922年进巴黎大学攻读法律,1925年与同是学法律的雷蒙·萨洛特结婚,从此共同从事法律工作直到1940年。1932年她开始创作《向性》,1939年发表,包括24个短篇。作者把她的这部处女作称为“微型戏剧”,时间、地点没有特别提示,互相依赖的人物也没有姓名。她在所有的小说中所使用的唯一一致的原则是“向性”,即“没有说出的东西和迅速地跨越无意识的运动,它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及与其他人联系的基础——发生在我们内心,没有被内心独白说出而由感觉所传达的一切东西。”在其第二部作品《陌生人肖像》(1948) 中,作者借用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悲惨的父亲与女儿的关系的主题来反击19世纪那种确凿地描绘人物的意识,萨特在为本书写的前言中用“反小说”来定义这部作品。《马尔特洛》 (1953) 则是对传统的人物定义的挑战,如何解释主人公是这部小说的中心,叙述者对主人公也无可奈何。而在《行星仪》 (1959) 中叙述者已被排除,小说可以当作创作过程的一个比喻来读,还具有讽刺喜剧风格,并推出了一种新的交流向性的方式,即作者所谓的“潜对话”。小说的时间被扩展,整个章节可以当作充满强烈情感的力量的戏剧性运动的单一对话。1956年她出版论文集《怀疑的时代》,解释、评价了她自己的小说创作,并分析了与她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的一些作家,如普鲁斯特、乔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以后的小说还有《金果》(1963)、《生死之间》 (1968)、《您听见他们吗》(1972),作家完全免除了辩认人物的线索。而《傻瓜们说》 (1976) 的人物实际上可以互换,故事线也没有了。《语言的运用》 (1980) 则标志着作者返回“向性”的形式了,《童年》 (1983) 是自传性的。自1964年以来她还创作广播剧、舞台剧,成功地把潜对话与对话结合成一体,语言和沉默所潜藏的力量充分表现出来了。像在小说中一样,向性构成了戏剧性动作的核心。萨洛特早期的作品是法国“新小说”的先驱,她对传统小说的挑战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十分新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亦模糊不清。作为“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其地位十分特殊。但作为心理小说的一种新形式的开创者和理论家,她在小说中的位置仍在乔伊斯、普鲁斯特、陀思妥耶夫斯基、亨利·詹姆斯的伟大传统之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