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长庆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别集。七十一卷。唐白居易撰。因在穆宗长庆年间编集,故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家境贫困,少年时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迁东宫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颇著政绩。一度为知制诰。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好佛,长居洛阳,至七十五岁去世。

《白氏长庆集》现存诗三十七卷;文三十四卷。白居易总结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经验,在《策林》、《与元九书》等文中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首先明确指出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他认为“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就是说情感的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密切联系于当时的“政”。基于此,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现实主义创作纲领。他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空文,强调诗歌讥谕劝惩的美刺作用,要求“唯歌生民病”(《寄唐生》),“上以纫王教”,“下以存炯戒”(《策林》六十八)。因此,他提出诗歌“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强调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在诗的表现方法上,他提出“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的原则,他自己的一部分诗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践的。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富的一个。他将自己的诗分编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讽谕诗是其中的精华部分。五十首《新乐府》和十首《秦中吟》是代表作,所涉及的社会内容非常广泛。《观刈麦》、《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抨击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轻肥》、《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西凉伎》谴责统治阶级的黩武政策、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涧底松》、《羸骏》、《悲哉行》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婚》、《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发出控诉;《伤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仙》等讽刺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这些诗措辞激切,锋芒毕露,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极度愤慨和痛心。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讽谕诗相反,旨在闲适,体现了诗人向往田园宁静生活和追求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闲适诗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佳作。如《观稼》写农村景色,对自己的闲适表示内疚,朴素而真挚。《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幻想让大禹作唐代水官,疏浚江湖,使“龙宫变间里,水府生禾麦”,表现了诗人不忘国计民生的精神。

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前半部分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后半部分着力描写马嵬事变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渲染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和无绝的长恨,流露出作者的同情。《琵琶行》借琵琶女的可悲遭遇,抒发自己宦途失意的愤懑。这两首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成就。他的感伤诗中一些亲朋间酬赠的诗篇,情真意切,朴挚动人。但有不少诗作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感伤色彩,有些还明显地打上了佛家思想的烙印。

白居易的杂律诗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的是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江春行》、《西湖留别》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机盎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

白居易的散文以流畅明快见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挥毫落笔,议论风生,语言驱使自如;《为人上宰相书》等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而像《草堂记》、《冷泉亭记》等,写景状物,则用笔细密,语言清丽,表现出很高的散文技巧。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篇,把唐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仅次于李白和杜甫。他和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白氏长庆集》原为七十五卷,《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续集》五卷,至宋亡佚四卷,现存七十一卷。有影印宋绍兴本,又有明万历间马调元刻本七十一卷,附录一卷。作家出版社1962年出版顾肇仓、周汝昌选注的《白居易诗选》,共选诗约二百首,校勘方面择善而从,注释简明,有题解和“备考”,书末附年谱,是目前较好的普及读本。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最为完善。中华书局1979年版。另有陈文琴编撰的《白居易诗评述汇编》,广泛收集中唐至清历代关于白诗的评述资料,丰富详尽,可供研究参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