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借题发挥》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立意切题《借题发挥》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送人,更不叙是人情亲,一口只说江东兵火之后,破坏已极者,此是身先从江东归,亲眼实睹其事,时时欲向朝堂申诉,而不觉借题发之也。(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三)

【诗例】

送朱中舍游江东

李嘉祐

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

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

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

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

【解析】

所谓“借题发挥”,一般是指借谈论另外的题目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意。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当指诗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借对其他的事件、人物或景物的描写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旁敲侧击、虚实相见的独特风格。李嘉祐的这首《送朱中舍游江东》就是典型的借题发挥之作。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中所反映的情况看,可能是作于乾元二年至上元二年 (759—761年)之间,当时诗人曾先后任江阴令及台州刺史,其地点均在今浙江境内。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亲友之作,朱中舍可能是诗人的一位好朋友。首句:“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孤城”当指江阴或台州城,“王孙”指友人,“越水吴洲”泛指江东大地。这一句切合诗题,点出送友东游之事。按正常的思路,接下来应是一些叙旧情、思远人的感伤之词,但诗人没有这样,而是将笔锋一转,向四周的风物景观铺写开去:“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弯曲的小路通着山间的废寺,竹篱掩映下隐约见出渔家半闭的屋门。摇曳的枫树孤零零地倒映在水中,鹭鸟正悠闲地飞过寂寂的荒村。诗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江东饱受战火、满目疮痍的凄凉景象。

李嘉祐从仕和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在安史之乱及其结束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之中。由于长年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处在“转死沟壑,离去乡闾,邑里丘墟,人烟断绝”(《敦煌掇琐》)的悲惨境遇中。《送朱中舍游江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在这首诗中,诗人故意隐去了对“渔家”生活的正面描写,而是通过“野寺”、“远村”、无人出没的“半开门”暗示出田园荒芜、众生凋敝的生活现实,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暗淡、沉重的心境。类似的描写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一再出现,像“处处征胡人尽稀,村村无食暮烟微”(《题灵台县东山主人》);“吴地征徭非旧日,秣陵凋敝不胜秋”(《早秋京口旅泊寄张侍御》)。正是怀着这种忧国忧民的切肤之痛,诗人在全诗的结尾叹息道:“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西陵”指今浙江萧山一带,安史之乱后曾多次遭到兵火洗劫。此时此刻,诗人眼中的吴山越水已不是昔日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征战”使这里变得千疮百孔、残破凋零,目睹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黯然“伤魂”呢!

这首诗立意构思可谓别开生面。作者巧妙地以“送朱中舍游江东”这一事件为契机,将自己对江东的所闻、所见、所感借“共尔论”之际挥洒而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国运衰落、民不聊生的悲叹。其间承转自然,因送友东游而谈到“越水吴洲”; 因满目萧瑟而想到“西陵征战”。“送王孙”是虚,“自伤魂”才是实。表面上看,两者之间似乎没什么联系,但细细品味,正是这种指东说西、借题发挥的写法使诗人得以畅所欲言地痛斥时弊,使全诗得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因而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人称李诗“振藻天朝”、“中兴高流”(高仲武语),从此诗来看,似乎是不为过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