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以境写人,侧托虚取》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花深”一境,“桥转”一境,潺潺水声又一境。凡转三境,始到先生门,乃先生又闭门。于是以未见先生故,且先看竹,便有无量益,且先看云,便有无量益。则不知见先生后,其为益又当何如!此唐人避实取虚之法也。(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六)
【诗例】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花深桥转水潺潺,甪里先生自闭关。
看竹已知行处好,望云空得暂时闲。
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还。
【解析】
本诗是温庭筠访问友人李十四处士之作。“处士”,是古代对隐居在家不出外做官的人的称呼。诗的前两联写主人公居住的环境,后两联写作者的感慨,而主旨则是写主人公的情怀。描写人物,有正写、侧写、实写、虚写、烘托、反衬等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本诗则是采用了以境写人的避实取虚之法。首句“花深桥转水潺潺”写作者眼中所见主人公居处的环境。“花深”,写花丛茂密;“桥转”,写架设在溪水之上的小桥,桥身曲折转向;“水潺潺”,写溪水涣涣流动的声音。鲜花盛开,花丛茂密,小桥曲折玲珑,溪水流声潺潺,这个幽静优美环境,透露出主人公情趣之所在。次句“甪里先生自闭关”,“闭关”,表明主人公等闲不与外人来往,门前自然是悄无一人,而一个“自”字,则点出了主人公潜心隐居,自守不移的心态。三句“看竹已知行处好”,写主人公住所旁生长的修竹给作者的观感。竹,苍翠挺拔,象征着主人公行事处世品格高洁,潇洒脱俗。四句“望云空得暂时闲”,明写作者由于自己立于门前看到白云在天空飘过,而产生暂时得到休闲的愉快心情,暗含对主人公终日过着闲散、恬淡生活的羡慕之意,仍然是在写主人公悠闲自适的情怀。在这两联四句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主人公的音容笑貌、举止作为,只是描写了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幽深清静,透露出主人公的情怀志趣,一位宁静高洁、闲散自适的隐士的鲜明形象却活跃在了纸上。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以境写人,避实取虚的方法,经常被诗人们运用。唐人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通过清溪、孤云、松月、茅亭、花影、苔纹这些具有特征性的影物,描写出王昌龄居处的环境幽深隐蔽,安谧清雅,从而刻画了王昌龄高洁超尘的襟怀和风度。王昌龄的《少年行》:“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猎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骑入建章。”寥寥四句,没有正面写少年的形象,只通过写少妇的眼中所看到的少年随从皇帝千军万马出猎时的豪华服饰,显贵的地位,煊赫的声势这样的景象、场面,就刻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春风得意的贵族少年的形象。王夫之把这种描写称为“写影”(《姜斋诗话》),实际上与侧托虚取是一个意思。
描写人物,是正面实写,还是借助环境、气氛侧写虚取,这两种方法各有优长。就中国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来看,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宜实写;写人物的情趣、气质和风度,宜虚取。“以境写人,侧托虚取”的方法,往往有利于读者的思索和联想,这也就是作家往往喜爱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