萚兮萚兮,① 枯叶啊枯叶,
风吹其女。② 风吹叶儿落。
叔兮伯兮,③ 弟弟啊哥哥,
倡予和女。④ 我唱你们和。
萚兮萚兮, 枯叶啊枯叶,
风其漂女。⑤ 风吹叶儿飘。
叔兮伯兮, 弟弟啊哥哥,
倡予要女。⑥ 我唱你们应。
【注】①萚(tuo):草木脱落的皮叶。②女:同汝。③叔、伯:对同辈男性的称呼,等于说“弟弟”“哥哥”。④倡:带头唱。⑤漂:同飘。⑥要(yao):《毛传》:“要,成也。”《诗毛氏传疏》:“要,亦和也。要,读如《乐记》‘要其节奏’之要。凡乐节一终,谓之一成。”这里指领唱者唱一节,众人齐声应和。
这是民间集体歌舞活动中一位领唱人的即兴之歌。领唱人是女子,她以风吹叶飘起兴,领头唱起来,邀大家来和。全诗节奏明快,充满欢快的情调。
东周时代郑国本有青年男女欢会游乐的习俗,如《溱洧》诗即记述三月三日上巳节男女会和游玩的情景。从这首诗来看,青年男女会和歌舞并不仅限于规模盛大的上已节,本诗中的集体歌舞活动就发生在深秋时节。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而言,风吹叶落的深秋或初冬,田禾已经收割完,青年人也就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此唱彼和,或一人唱众人和。这首诗也是我国上古民间习俗的一个留影。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女子领先唱起来,她毫不忸怩作态,曼声高歌,勇敢地向小伙子们挑战,邀他们齐声和唱。短短两章,活现了青年女歌手爽朗、洒脱的形象,表现了民间青年男女集体歌舞的自由欢乐场面。
两章诗都以风吹叶落起兴。这个起兴与内容有关联:一是“人在歌舞欢乐的时候常有飘飘欲起的感觉”,由此而引发联想(余冠英《诗经选》注);二是向大家暗喻,风吹叶儿落,秋收已经完了,大家尽情唱起来吧。
全诗两章八句仅三十二字,文字简炼,并无深寓,本来不难理解,但历来注疏,却颇多歧义。过去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以汉代《诗序》为代表:“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这纯属附会,把男女唱和之辞生拉到封建教化的道德说教。二是以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为代表:“此淫女之辞。”他看到了这是男女唱和之歌,但这位主张男女有别的道学大师不能容忍男女会和欢歌,扳起卫道的面孔予以新的曲解。三是现代学者的“恋歌”说,他们推翻前两种曲解,认为这是一个女子邀她的情人唱和的情歌。“恋歌”说直至当代仍有影响,为一些今注今译所取。
当代有些学者已经认识到这首诗不是情歌。“叔兮伯兮”,明明是对许多青年男女说的,解释为“是对一个人说话”并无根据。因而,不能说是要求自己的情人和唱。为了把这首诗定为女子要求情人和唱的恋歌,一些注释就把末句断开,成为“倡,予和女”。这样断,意思就是“你领唱,我来和”。可是,这个女子已经在领唱,怎么又邀别人领唱呢?其实,“倡予和女”是“予倡女和”的倒文,即我领唱,你来和。这样倒文,是为了和前面句式对应以及同字同韵,也是古汉语的常用句式。
我们认为:把这首诗理解为集体歌舞时一个女子的领唱邀和之词,是切合诗义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