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猗与漆沮!
潜有多鱼。(鲁、韩潜作涔。)
有鳣、有鲔,
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沮、鱼,鱼部。鲔、鲤,祀、福,之部。)
[译文]
啊呀,漆水沮水两条河,鱼池中有很多鱼。有鳇鱼有鲟鱼,还有白鲦、黄鲿、鲇鱼和鲤鱼。用它们献享用它们祭祀,祈求神灵赐给大福。
[评介]
《潜》一章,六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潜》,季冬荐鱼,春献鲔也。”郑《笺》曰:“冬鱼之性定,春鲔新来。荐献之者,谓于宗庙也。”三家诗无异说。朱熹《诗集传》亦从此说。方玉润《诗经原始》驳《诗序》云“鱼是总名,鲔乃下六鱼之一,何以冬则总荐鱼,春则单荐鲔”?而认为此诗是“冬荐鱼”之作。陈奂《诗毛氏传疏》云:“《礼记·月令》‘季冬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此冬荐鱼也。《月令》‘季春荐鲔于寝庙’,又《周礼》‘渔人春献王鲔’,《夏小正》‘二月祭鲔’,此春献鲔也。《鲁语》云‘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而尝之庙,行诸国’。案冬春之际皆取鱼尝庙,正与《序》义合。”其说颇有据。综观诸说,本其诗意,这是周天子冬春之季专用鱼献祭宗庙之乐歌。
古代不同的时节用不同的时鲜之类物品祭祀,如《豳风·七月》“四之日(夏历二月)其蚤(早祭),献羔祭韭”。《礼记·月令》也有季冬献鱼、季春献鲔于宗庙的记载。这种礼俗反映了人们对神祖事死如其生的虔敬之心,也保留着人类早期生活方式的痕迹。人类早期以渔猎为生,鱼是主要食物之一,而且是美食。宗教信仰产生后仍专用鱼来献祭鬼神。周王朝则把用鱼时祀作为正式祭典。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近古仍有于冬春取鱼为祭设宴之礼俗,也可印证此诗所记述的内容。当然祭祀也有功利目的,则是祈神赐福,用鱼献祭也少不了这样的内容。至于“春献鲔”之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河南巩县东北崖上山腹有穴。旧说云此穴与江湖通,鲔从此穴而来,北入河,西上龙门入漆沮。故张衡云‘王鲔岫居’,岫,谓此穴也。然则其来有时,以春取而献之,时新来也。”其实这是鲔在春夏间为繁殖而洄游,从海溯河而上产卵。至于“潜有多鱼”的“潜”,《韩诗》《鲁诗》作“涔”,释为“鱼池”,《毛传》释“潜”为“椮”,则“椮”是围鱼待捕之具。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列木水中,鱼得藏隐,有若池然,故曰‘鱼池’。”这则说明其时已进行人工养鱼,此诗为我国养殖业历史提供了资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