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点缀韶华,桃为绝艳。故言春景者,辄以桃红而偶柳绿。实则桃决不能与柳并栽,二者相映,未免失诸于俗。但此祗可与一二素心人言耳。

清明时节,士女似云,相率至龙华,观野外夭桃,以饱眼福。而村童辈折枝求售,繁英重萼,满载肩头,而士女往往斥资买春,带将归去,亦一年一度之韵事也。

美人之颊,比诸桃花。时彦有诗云:烘染胭脂一朵云,似含羞态似微醺。儿家惯妒桃花色,要比桃花胜几分。色泽如此,真足令人销魂蚀魄已。

明皇爱桃成癖,一再见诸开天遗事。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冠上曰:此花尤能助娇态也。又与贵妃日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植桃宜于溪畔,照影婷婷,别饶妍态,而落花水面,自成文章,于斯益叹造化妙手。

桃花和雪水洗面,能美容颜,此闺阃旧法,非所语于今日之摩登女子也。

北里中有芳标曰小桃者,尤物也。蝶梦生与之缱绻,赠以诗云:斑骓莫误马缨花,一树夭桃即若耶。知否天台无俗艳,得餐秀色便胡麻。又媵以联语云:小玉情怀原烂熳,桃根踪迹自清高。闻小桃落落寡合,自赏孤芳,一洗寻常卖笑娘习气,宜乎蝶梦生之颠倒也。

宋张敏叔以桃花为狂客,清俞曲园以息夫人为桃花神,其殆取汉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耶。

蜀都碎事云:梁山县有桃花洞,洞口小溪中,出鱼曰冰雪鱼。每当桃花盛开之时,其鱼头上有红骨一片,状类花瓣。桃花落尽,鱼之头骨亦无矣。是鱼艳绝,令人爱煞。

偶至愚园路,见人家篱落间桃花零落殆尽,不觉忆及某诗人句:美人消息问桃花。春事阑珊,花魂早断,美人消息,其从何处问讯耶?为之怅然者久之。

湘中名士杨南村,小品隽永,可乱六朝人楮叶,予最爱诵之。有寻花日记一种,尤属风华绝世,录其观桃一则云:邑城东北有山曰月坡乡者,桃花极盛,每届二月,灼如野烧,士女引领神飞,车马填路,蔚为一年之胜游。故俗有月坡春宴之题目,列入八景之一。自予莅世,久矣不见斯风,惟存故老之流传,资为故实。然桃为上果,乡人艺之者多,虽不及彼佳胜,要亦有足观焉。春服既成,东风已和,翱翔郊原,触目皆成图画。旷逸娟静之趣,尤有足多,因叹月坡之游,徒资豪举,尘嚣凑杂,反乱花真,安得此爱日亲风,友蜂侣蝶,独来独往,消受无言之风范邪?

世俗有催花之法,非时蓓蕾,诚足以侔造化而通仙灵,神仙传载王琼妙于化物,方冬,以药栽桃杏数株,一夕繁英尽发,月余方谢。则可知催花之法,自古有之,今之花奴,不过师其故智耳。

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吴中人于此避难,皆得仙。见述异记。此殆袭陶靖节桃花源记之说欤!寓言八九,不足凭信。

桃性早实,十月辄枯,故称短命花。

女子有在广座大庭,姿态平庸,了无可喜,然一旦置诸云屏绮幕间,而反耐人端详平视者,惟桃亦然。桃之在树,自远望之,一片模糊,不甚可辨。然偶折一二枝,插于素瓷胆瓶,晴窗玩赏,觉粉瓣上轻晕红脂,花须灿然,错落有致,殊可爱也。

桃宜与竹伍。李中云:灼灼偏宜间竹阴。韩愈云:临窗映竹见玲珑。二贤所见略同。

八指头陀寄禅,因见白桃花为风雨所摧,不觉失声大哭,慨然动出尘想,遂投湘阴法华寺剃度为僧。非奇隽人不能有此奇隽事。又近贤咏白桃花有句云:恰似文君新寡后,素妆犹未嫁相如。白桃花抑何感发人情乃尔。

(1934年上海中孚书局《逸梅小品》)





赏析这篇文章,不同于新文学样式的小品文字,而近似前人的诗话和掌故笔记。但在写法上,又不像诗话笔记那样分散零碎,而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题目进行构思。

本文便是围绕着《桃花》这个题目,把有关的诗词名句和雅人韵事,不论是古人的今人的,都搜罗在内,经过筛选,加以评点和增补,编织为文。看来好像很随意,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其实是有其取舍标准的,凡采入者必须符合作者的审美观点,能体现作者欣赏情趣的,方可。否则,一概不取。因而,所采入的文字已注入了作者的意趣,再加上自己添写的部分,便浑然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完整篇章。

此类文字,须写得隽永有趣,远尘绝俗,有韵味,有风致,方为上乘。最忌俗气匠气。使人读后有所会心,即其主旨,重在陶冶性灵,启人感悟。

本文写桃花,首标桃之秾艳,以为“点缀韶华,桃为绝艳”。故其中多与女子相提并论,或以花喻人之艳美,或以人喻花之风致,使名花绝色互增妍丽,写得十分纯净,没有俗心市气。

次记赏花之情,野观瓶赏各有其趣。野观则云:“灼如野烧,士女引领神飞,车马填路,蔚为一年之胜游”。寥寥数语,已将春花之繁盛,游人之陶醉,春光之旖旎,烘托殆尽。瓶赏则云:“偶折一二枝,插于素瓷胆瓶,晴窗玩赏,觉粉瓣上轻晕红脂,花须灿然,错落有致,殊可爱也。”桃花生树,野观固美,折枝瓶赏,亦有乐趣,写来各不相下,洵为妙笔。

作者爱花,纯尚自然之趣,不仅喜欢花开,还能欣赏花落,这又是异乎常人之处,一般人见落花常有一种飘零迟暮之感,多愁善感的士女,还往往见落花而悲叹洒泪,甚至连诗圣杜甫也说过:“轻薄桃花逐水流”(《漫兴》)。而本文作者却能独赏落花之趣,写出了这样一段妙文:“植桃宜于溪畔,照影婷婷,别饶妍态,而落花水面,自成文章,于斯益叹造化妙手。”此真可谓爱桃情深,善解造化,花开花落,均能领略其美。

不仅如此,还进一步将爱花之情推广外延,旁及其它有关事物,其中引《蜀都碎事》云:“梁山县有桃花洞,洞口小溪中,出鱼曰冰雪鱼。每当桃花盛开之时,其鱼头上有红骨一片,状类花瓣。桃花落尽,鱼之头骨亦无矣。是鱼艳绝,令人爱煞。”这种由爱花而旁及鱼类的情怀,只有胸次纯净、性情恬淡者有之,一般人无此感悟,不能领略此种佳趣妙境。

文章结尾一段,引近贤咏白桃花诗句:“恰似文君新寡后,素妆犹未嫁相如。”此诗可谓善于比拟,人多以花比喻美人,此诗则以美人比喻花,不但使花更艳,更有精神,且赋予生动形象矣。在用典方面,又将一典分写两句之中,使文字亦流动不滞,堪称佳句。无怪作者如此激赏。

作者擅长此类文字,其表现手法多从小处着墨,侧面取势,一经点染,即跃然纸上,情酣趣足,耐人寻味。本文可谓此类文字之佳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