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度:往来。灼灼:花色鲜艳。戋戋五束素:小小的五束白色花。幄幕:帐篷。泥封:用泥土包住花的根部。谕:明白,理解。中人赋:中等人家所交纳的租税。
入选理由:
借买花一事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唐代社会贫富不均的诗篇。
诗词赏析 白居易早年在长安做官时写了一组《秦中吟》,共十首,都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后来他自己也以此为自豪,写诗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自以为接近“正声”,那标准已是很高,是《诗经》的标准了。诗人自称是“讽谕诗”,写作的目的是让官员注意,让皇帝注意,注意社会现实,注意民生民情,希望改良政治。
这一首诗虽是反映现实,但题材比较特殊。“买花”生活不是山野乡间所能有的,只有京城等大城市的官员、有闲而又富裕的阶级才知道“欣赏”花的。诗写买牡丹的人之多,惜花、护花都追求其高价,影响范围很广,这倒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白居易的朋友刘禹锡就写过“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篇。不过贵族、有闲阶级为花而狂,却忽略了生活艰难困苦的劳动人民。他们中有很多人连果腹都成问题,哪里还有条件“欣赏”花呢。作者的用意显然是对贫富不均感慨不满,所以在结尾处借一个老农来感叹发言,真是一丛颜色好的牡丹花,要抵十户中等人家的租税价值!这一对比之下,一边是不惜钱财买花的剥削阶级,一边是流着血泪却还要为交租犯愁的劳苦大众。这是多么不公平的社会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