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春望》原文注解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浑欲:简直要。簪:古人用来插住头发的首饰。

入选理由

反映“安史之乱”的长安实况,有“史诗”价值的诗篇;深情的爱国诗篇;思念亲人的浓情诗篇。

诗词赏析 这首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当时诗人被安史叛军控制在京城长安。

首联写国家破败,京城的春天寂寞萧条,只有草木生长。为下一联的强烈抒情作了铺垫,好像静默中的准备。其实这一联还是很有内涵的,司马光曾说它用语少而蕴含深,“‘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京城被叛军蹂躏洗劫后的景象都在这六个字中了。颔联向来被称为名句,其特点是用拟人手法,将己之情感移到花鸟,一同伤感,一同含情。春花本无情,也不会流泪。但春花有露水,看来恰似流泪。因为同处京城,都看到了景象的变化,不会因国家的兴亡而无动于衷,所以“我”伤时而流泪,“你”想必也是在流泪。与亲人离别让人愁怨,鸟儿的叫声听起来也是哀怨的,不,应该是鸟儿也在诉说着国破家亡的哀怨。其实万物都有灵,何处不关情?“恨别”一句既对偶上句,又联系了下面的意义。下面四句一气而下,抒发了战乱不息,信息不通,有家难归,老境凄凉的真挚情感。主要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表达,其中“家书”一句特别动人,只有在身处困境,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才能写得这样真实而又自然,也只有诗人那样既爱国又顾家的作者才写得出这样精练的句子。尾联的夸张真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意味。人在长时间极度焦虑的状况之下,白头、掉发都是可能发生的。诗人对境况极度焦虑是必然的,因此“不胜簪”并非虚言耸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