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二首(其二)陈叔宝》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戍边岁月久,恒悲望舒耀。

城遥接晕高,涧风连影摇。

寒光带岫徙,冷色含山峭。

看时使人忆,为似娇娥照。

这首诗写久戍不归的兵士的悲哀。“戍边”,标明地点:边防前线。“岁月久”,点明时间,其关键在于一个“久”字。由这个“久”字引出了下句中的“恒悲”。而“恒悲”还由于触景生情,这“景”就是“望舒耀”。“望舒”,神话中为月神驾车的神。《楚辞》:“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后来,用“望舒”作月的代称。因望月而生悲,或借月而写悲,往往是古人揭示心灵的一种艺术手法,如南朝宋》有云:“情纡轸(隐痛在心,郁结不解)其何托,愬(向着)皓月而长歌。”显然,在诗人看来,此时此地的“望舒耀”是一幅令人生悲的月景图。接着,诗人使这幅月景图颤动起来:“城遥接晕高,涧风连影摇。”“晕”,环绕着月亮的白色的光带。遥远的边城与天空中的月晕上下相接,仿佛是在碰撞中晃动。俗话说:“月晕而风”。因而,诗人紧接着“月晕”之后而写“涧风连影摇”。有两山之间吹来的风相助,边城与月晕在征人的感觉中便是摇晃不定了。一个“摇”字造成了画面的动感,也引起了“恒悲”心灵的颤动。“寒光”二句写月景图的动态与静态。“寒光带岫徙”,是写动态。“寒光”,指月光。“带”,围绕。《战国策》:“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岫”,峰峦。谢朓《郡内高斋闲望》诗有云:“窗中列远岫”。“徙”,移动。这句是写寒冷的月光围绕着山峰移动。“冷色含山峭”,是写静态。“含”,含蕴。这里指月光笼罩。“峭”,陡峭。“冷色”句与“寒光”句对仗,前句的“徙”是写“寒光”的动态,后句的“峭”是写“冷色”的静态。也就是说,句中的“峭”字主要不是指山峰的陡峭,而主要是指笼罩在陡峭山峰上的月色有陡峭之感。以一个“峭”字写边地的月色,别有一种“冷峭”之气。所谓“冷”,来自于触觉;所谓“峭”,来自于视角。可见,“冷峭”如月诗中的“寒光”、“冷色”一样,是触觉与视觉之间的通感,而这又勾通于征人“冷寒”的心境。何以见之呢?诗的结尾二句作了说明:“看时使人忆,为似娇娥照。”“娇娥”,美貌的女子。这里的“娇娥”是双指:一是指月中嫦娥,“娇娥照”代指月光照;二是指征人的娇妻。由明月以及娇妻,其思路颇似后来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久思故乡而不得归,久思娇妻而不得见,这便是征人“恒悲望舒耀”的原因。原来,诗人之所以在静态中写月色的动态,写月景的颤动,是为了写征人心灵的颤动,以月景的颤动衬托征人心灵的颤动,展示腾跃在征人心头的怀乡思亲之情。

以写艳体诗闻名的陈叔宝,擅长于以细腻轻靡的笔调描绘妇女的生活及体态。而这首《关山月》却从闺阁移到塞漠,诗人将笔触深入到男子汉——征人的心灵深处,以边塞月亮的颤动来衬托征人心灵的颤动,情随景迁,情景相生。虽然诗的最后二句尚未脱尽宫体诗人靡弱之习,然全诗别有一种冷峭之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