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始末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兰亭始末记》,唐·何延之作。载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太平广记》卷二百零八引录时,删去首尾,别题篇名作《购兰亭序》,今据此录出。关于此事,记载各有不同,稍晚于何延之的刘餗《隋唐嘉话》卷下云:“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按即杨广),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辨得之。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辨师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621)入秦府。”萧翊应即是萧翼,只是年代早于本篇中所记的贞观中。又,宋·钱易《南部新书》丁集云:“《兰亭》者,武德四年欧阳询就越访求得之,始入秦王府”,访求之人所记另自不同。后来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引唐野史的记载,又与上举各书大异,然其荒诞怪异处多有所在,更不足信。元人白朴据此事作《萧翼赚兰亭》杂剧,今已佚。按,何延之,生平行迹无考,据本篇所记,为唐玄宗时人,曾任筠州刺史、职方员外郎等官职。
乔力
《兰亭》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逸少所书之诗序也。
[1]右军蝉联美胄,萧散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以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宦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郄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及其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有二人,修祓禊之礼。
[2]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道美劲健,绝代特出。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其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许字,变转悉异,遂无同者,是时殆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本,终无及者。右军亦自爱重此书,留付子孙。
传至七代孙智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西成王谘议彦祖之孙,卢陵王胄曹昱之子,
[3]陈郡谢少卿之外甥也。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
[4]精勤此艺。尝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
[5]簏受一石余,而五簏满。凡三十年,于阁上临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江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孝宾改名惠欣。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以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释教,故号所居之寺为永欣焉。事见《会稽志》。其临书之阁,至今尚在。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并付与弟子辨才。
辨才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博学工文,琴弈书画,皆臻其妙。每临禅师之书,逼真乱本。辨才尝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宝惜贵重,甚于禅师在日。
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知此书,知在辨才之所,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万便善诱,无所不至。辨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常获见。自禅师丧后,洊经丧乱,
[6]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辨才之处。又敕追辨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
[7]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
[8]此僧暮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设谋计取之,必获。”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9]”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至洛阳,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辨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
[10]”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
[11]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
[12]今后无形迹也。
[13]”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后,请宾赋诗。辨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自调。谁怜失群翼,长若叶空飘。”妍媸略同。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辨才曰:“檀越闲即更来。”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是者数次。于是诗酒为务,僧俗混然。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辨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
[14]”辨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亲付于吾。付授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
[15]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辨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
后辨才出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告驿长凌诉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今有墨敕,可报汝都督知。”都督齐善行闻之,驰来拜谒。
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
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又遗散直云:
[16]“侍御史须见
及才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 》,《兰亭》今已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辨才闻语哽绝,良久
苏 。
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彩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五品,赐银瓶一,金缕瓶一:玛瑙碗一,并实以珠;内厩良马两匹,兼宝装鞍辔;庄宅各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数月后,仍赐物三千段,谷三千石,便敕越州支给。辨才不敢将入已用,乃造三层室塔,塔甚精丽,至今犹存。老僧因悸病,不能强饭,惟啜粥,
[17]岁余乃卒。帝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
[18]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高宗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耶,汝意何如?”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听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后随仙驾入玄宫矣。
[19]今赵模等所拓在者,一本尚直钱数万也。人间本亦稀少,绝代之珍宝,难可再见。
吾尝为左千牛将军时,随牒适越,泛巨海,登会稽,探禹穴,访奇书,名僧处士,犹倍诸郡。固知虞预之著《会稽典录》,
[20]人物不绝,信而有征。其辨才弟子元素,俗姓杨氏,华阴人也,汉太尉之后。
[21]六代祖佺期为桓玄所害,子孙避难,流窜江东。后遂编贯山阴,即吾之外氏近属,今殿中侍御史玚之族。长安三年,
[22]素师已年九十三,视听不衰,犹居永欣寺永禅师故房,亲向吾说。聊以退食之暇,略疏始末,庶将来君子知吾心之所存。付之永、明、温、起等兄弟,其有好事同志者,亦无隐焉。于时岁在甲寅季春之月,上巳之日,感前修而撰此记。主上每暇隙,留神艺术,迹逾笔圣,
[23]偏重《兰亭》。仆开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任筠州刺史,蒙恩许拜扫,至都寻访,所得委曲,缘病不获诣阙,遣男昭成皇太后挽郎、吏部常选骑都尉永写本进。其日奉日曜门司宣敕,
[24]内出绢三十匹赐永。于是负恩荷泽,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骇闾里。仆跼天闻命,伏枕怀欣,殊恩忽临,沉疴顿减,辄题卷末,以示后代。朝议郎行职方员外郎上柱国何延之记。
【注释】 [1]王羲之逸少:王羲之(321—378,一作303—361,又作307—365),东晋著名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 [2]修祓禊之礼:举行祓禊的仪式。古代习俗,每年上巳日 (三日三日)到水滨洗濯,洗去宿垢,称祓禊。[3]胄曹:亲王府掌理铠甲事务的参军,又称铠曹。 [4]良裘:喻祖传的精妙艺术。 [5]大竹簏(lu):大竹篓。 [6]洊(jian)经:几经。 [7]靳固:吝惜而固守。 [8]寤寐:醒时与睡时。犹言日夜,一说梦寐。 [9]二王杂帖: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写的书札字帖。[10]檀越:施主。 [11]投壶握槊:投壶为古人宴饮时的游戏。设特制的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酒。握槊为古人博戏之一。 [12]白头如新,倾盖若旧:古代谚语。意为相交到头发白了,还像初交时一样;行道相遇,停车而语,车盖接近,一见如故。 [13]无形迹:不要拘束。表示友情亲密无间。 [14]响拓:复制古人书画墨迹时,将古字画贴在窗户上,用白纸覆在上面,就明处勾勒出原字笔画,再以浓墨填满,称为响拓。 [15]驳瑕指纇:辨别玉上的斑点,指出珠上的疵点,犹吹毛求疵。 [16]散直:听候差遣的差役。 [17]啜(zui)粥:饮粥。 [18]不豫:皇帝患病的讳称。 [19]玄宫:皇帝的陵墓。 [20]虞预:字叔宁,晋余姚人。太兴中任秘书丞、著作郎。著有《晋书》、《会稽典录》等。 [21]汉太尉:汉代杨震,曾官太尉。[22]长安:唐代武则天年号。 [23]笔圣:指王羲之。[24]日曜门司:即黄门司,掌理宣布皇帝诏令。
【译文】 《兰亭》帖,是晋代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字逸少)书写的诗序。王羲之出身于高贵的世族,是一位高雅绝俗的著名贤士。他非常喜爱山水,尤其善于书写草隶书。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他在山阴做官时,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郄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以及他自己的儿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二人,举行祓楔的仪式。他挥毫撰写了《兰亭序》,又兴高采烈地书写。他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遒美劲健,是并世无双的杰作。帖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复出现的,都构思用其他字体。其中“之”字最多,竟有二十多字,变化、转折都不同,于是帖中没有一个相同的字。此时大概有神灵相助,等到醒后,他日又书写几十本,始终没有及得上此帖的。王羲之自己也珍爱、看重此帖,把它留传给了子孙。
传到第七代孙智永,就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徽之的后代。他是安西成王谘议王彦祖的孙子,卢陵王的参军王昱的儿子,陈郡谢少卿的外甥。他和哥哥孝宾都出家做和尚,俗号叫永禅师。禅师能继承家业,精通书艺,并勤奋地从事书法实践。他曾住在永欣寺阁上临摹书法,写坏的毛笔头就放在大竹篓里,大竹篓能装一石多,把五只大竹篓都装满了。他在阁上临摹书法前后共三十年,临摹真草体《千字文》八百多本,浙江东部各寺庙都赠送了一本。如今留存的《千字文》帖,还值几万串钱。孝宾改名惠欣。他们兄弟二人刚做和尚时,住在会稽嘉祥寺,寺址就是王羲之旧时的宅府。后来,为了每年扫墓方便、就近,便迁移到永欣寺。王羲之的坟墓以及王羲之叔父以下的墓区,都安置在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的兰渚山下。梁武帝因欣、永二人都能尊崇佛教,所以称他们所居的寺为“永欣”。此事见《会稽志》。智永临摹书法的阁,至今还在。智永禅师年近百岁才去世,他的遗留书迹都交给了弟子辨才。
辨才姓袁,是梁代司空昂的玄孙。他学问渊博,文章写得很好,弹琴、弈棋、写字、绘画,都达到了精妙的境界。他常临摹智永禅师的书法,临摹得与原本一模一样。辨才曾在卧房内梁上凿暗藏的槛架,用来贮放《兰亭》帖,比禅师在世时还要珍视、宝爱。
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听政之余,专心致志地爱好书法。他临摹王羲之真草书帖,把王羲之的书帖都收购齐备了,就是没有购得《兰亭》帖。不久,得知此帖下落,知道在辨才的住所,就下达诏令,召辨才进入宫内道场供养,恩赐十分优厚。几天后,他趁谈话的当儿,问到《兰亭》帖,随机行事,循循善诱,把什么都问到家了。辨才肯定地说:“往日侍奉先师时,确实常常见到此帖。自从禅师去世后,二度经历丧乱,丢失了,不知在什么地方。”太宗终于没有得到那帖,于是把辨才放回越地。过后再推究,此帖尚未离开辨才的住处,就又下诏令召辨才进宫,重新询问他《兰亭》帖的事。这样往复三次,辨才竟吝惜、坚守,始终未献出《兰亭》帖。
皇上对侍臣说:“王羲之的书法,是我特别宝爱的。王羲之的墨迹中,没有及得上《兰亭》帖的。我日夜操心,设法见到此帖。这个和尚晚年又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找到一个有智慧、有
谋略的人,让他设计谋取此帖,就一定能得到。”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说:“下臣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如今籍贯在魏州莘县。他多才多艺,富有权术、智谋,可以担当这个使命,一定会得到《兰亭》帖。”太宗就召见萧翼。萧翼奏道:“如果充当公家的使节,情义上说是没有理由得到《兰亭》帖的。下臣请求以私事出行到那儿去,需要王羲之、王献之的杂帖三四份。”太宗依从他的请求,并把王羲之、王献之的帖交给了他。
于是,萧翼改变冠戴,换上民服到洛阳,随乘商人船顺流而下,来到越州;又穿上黄衣衫,极其宽大随便,很符合山东书生的身份。傍晚时分,他进入寺庙,在廊庑间闲步,观赏着壁画。经过辨才的庭院,他在门前止步。辨才远远看见萧翼,就问道:“哪儿的施主?”萧翼乘机上前作揖行礼说:“弟子是北方人,带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庙纵目观赏,有幸遇到禅师。”寒暄之后,言谈就投机起来,辨才就把他引入房内,马上一起下围棋、弹古琴,玩投壶、握槊的游戏,谈论文学和历史,见解非常投合。辨才便说:“到了头发白时还和初交一样,刚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一般。今后用不着拘束了。”就留他宿夜,摆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东说的缸面,就如河北称瓮头,指初熟酒)。极度欢乐之后,邀请宾客赋诗。辨才摸到“来”字韵。他的诗说:“打开一缸初熟的酒,因为新交的知己从万里之外到来。望着天上的云彩,我们同感寂寞;踏着地下的月光,我们一起徘徊。夜漫漫,孤独的琴声传送忧思;风凄凄,羁旅的大雁发出悲哀。要不是您有神秘的法术,谁又能点燃我这死灰一般的心!”萧翼摸到“招”字韵,他的诗写道:“偶然相逢,你就在这美好的夜晚款待我;你情意恳切,使我受到极好的招待。志向如圆满的天穹般高远,我们一下子就像老朋友一样,菩萨修行的最初阶位怎么会成为遥远了呢?酒饮了又斟满,心如猿猴般浮躁自己也能调伏。谁可怜我这个失群的雁鸟,久久地像落叶一样四处飘摇!”诗作的水平相当。彼此诵读对方的诗篇,只恨相识太晚。他们通宵尽情欢乐,第二天萧翼才离去。辨才说:“施主有空就再来。”萧翼就带着酒去,尽兴后作诗,这样一连好几次。于是,饮酒作诗,僧人和俗人混然一片。
过了十天或一个月,萧翼给辨才师父观赏梁元帝自画的《职贡图》,师父叹赏不已。他们顺便谈论书法,萧翼说:“弟子的先世都继承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弟子我自幼以来沉迷、爱好他们的书法,今天也有几本帖随身带着。”辨才高兴地说:“你明天来,可带到这儿来看看。”萧翼按时前往,拿出书帖给辨才看。辨才仔细观看,说:“是倒是的,可并不好。贫僧我有一件真迹,很不平常。”萧翼问:“什么帖?”辨才说:“《兰亭》帖。”萧翼假装笑着说:“几经战乱流离,真迹哪儿还在!一定是摹写的伪造品。”辨才说:“禅师在世时珍惜保藏,临终之际亲手托付给我的。交付有家门世系,哪能掺假?你明日可来看!”等到萧翼来了,师父亲自从屋梁的槛架中取出《兰亭》帖。萧翼见了之后,故意吹毛求疵说:“果然是摹写的书帖。”两人争论不休。自从给萧翼看了之后,《兰亭》帖不再放在暗藏的槛架中,并借了王羲之、王献之的诸种帖留下,一起放在书案上。辨才这一年八十多岁,每天在窗下临学几遍,他年老而这样专心致志地喜好《兰亭》帖。从此,萧翼往还了好几次,童仆、弟子等都不再对他产生猜疑。
后来,辨才外出到邑汜桥南严迁的书斋去,萧翼就私自来到辨才的房前,对辨才的弟子说:“我把包裹书籍的绸巾遗忘在床上了。”童仆立即为他开门。于是,萧翼从书案上拿到《兰亭》及皇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帖,就赶到永安驿站,告诉驿长凌诉说:“我是御史,奉皇上的诏令来这儿。今有皇上亲写的诏今,可去报告你们的都督知道。”都督齐善行听到这个消息,骑马前来拜见。萧翼就宣读圣旨,把来龙去脉都告诉他们。齐善行奔走去召见辨才。辨才还在严迁家,未回寺庙,突然见官府来传讯,不知其中真实情由。齐善行又派差役告诉他:“侍御史要见你。”等到辨才来见御史,竟是来房中姓萧的书生。萧翼告诉他:“我奉皇上的诏令来取《兰亭》帖。现在《兰亭》帖已得到了,所以叫师父来辞别。”辨才听到这话,哽咽气绝,很久才苏醒过来。
萧翼便骑驿站的马兼程出发,到都城启奏皇帝。太宗大为高兴,认为房玄龄举荐了有用的人,赏赐彩锦一千段;提升萧翼为员外郎,加五品官,赏赐银瓶一只,金缕瓶一只;玛瑙碗一只,碗里装满珍珠;宫廷马厩的良马两匹,配备珠宝装饰的鞍辔;田庄的房屋一所。太宗起初恼怒老僧的秘藏和吝惜,不久因为他年已八九十岁,不忍心再加刑。几个月后,仍然赏赐物品三千段,谷三千石,下诏令就近由越州支付。辨才不敢将所赐物收归自己享用,于是造了三层宝塔。这座塔很精美,至今还存在。老僧因为害怕得了病,不能勉强吃饭,只能喝粥,年终就去世了。皇帝命令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人摹写几本,赏赐给皇太子、各位诸侯王和身边的大臣。
贞观二十三年(649),皇帝身体有病,住在玉华宫含风殿。临终时对高宗说:“我想向你要一件东西。你确实是孝顺的,怎么能违背我的心愿呢?你以为如何?”高宗哽咽流泪,把耳朵凑过去,接受父皇的命令。太宗说:“我所要得到的《兰亭》帖,可让我带去。”后来《兰亭》帖随死去的皇帝一起葬入他的陵墓。如今,留存的赵模等人的摹写本,一本还值几万串钱。世间摹写本也稀少,成为绝世的珍宝,难以再看到。
我在任左千牛将军时,曾奉委任状来到越州。我漂渡大海,登临会稽山,探寻禹穴,访求奇书,名僧和隐士还是其他各郡的倍数。因而知道虞预著《会稽典录》,杰出的人物层出不穷,确实是有根据的。那辨才的弟子元素,俗姓杨,华阴人,是汉太尉杨震的后代。他的六代祖佺期被桓玄杀害,子孙避难,流窜到江东。后来籍贯就编入山阴,就是我外祖父母家的近亲,今殿中侍御史玚家族。长安三年(703)元素师父年已九十三岁,视力和听力都未衰退,还住在永欣寺永禅师的故居,是他亲口对我说的。姑且利用退朝进食的空暇,简略陈述事情的始末,希望将来的君子知道我的用心。我把这篇文章交给儿子永、明、温、起等兄弟,希望有多事并与我志向相同的人也不要隐没这件事。开元二年三月三日,为前贤的事迹所感动撰写了这篇记。唐玄宗每逢空闲时,就把精神倾注在艺术中,书法超过了笔圣王羲之,他特别爱重《兰亭》帖。开元十年(722)四月二十七日,当时我任筠州刺史,承蒙皇上恩许我扫墓,到都城寻访。寻访得到的详细情形,因病不能到皇宫陈述,就派儿子、昭成皇太后出殡时仪仗队成员、吏部常选骑都尉永写奏本呈上。那天奉日曜门黄门司宣布的皇上诏令,宫内拨出三十匹绢赐给永。我们承受皇上恩泽,于是手舞足蹈,捧着皇上的恩赐四处应酬,荣耀体面惊动了邻里。我诚惶诚恐地听到诏命,倚在枕上,内心非常高兴,极大的恩宠突然降临,大病顿时减轻,就题写在文章的最后,好让后世知道。朝议郎行职方员外郎上柱国何延之记。
【总案】 这篇记叙述了晋王羲之所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帖的始末,以真实可信的事实再现了历史,是中国书法史上弥足珍贵的史料。
作者肯定《兰亭》帖“绝代特出”的艺术价值,楬橥它“遒美劲健”的艺术特征和“字有重者,皆构别体”的艺术匠心。他通过艺术描写,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是《兰亭》帖产生的关键因素。“修祓禊之礼”的艺术氛围使王羲之在一种极度冲动昂奋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下,“挥毫制序,兴乐而书”,以后他“更书数十本,终无及者”。这就道出了《兰亭》帖之所以成为王羲之书法艺术顶峰的根本原因,从艺术规律上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记”是真人真事的记录,精心的剪裁,独具匠意的谋篇布局,使作品详略有致,重点突出。其主干部分萧翼智赚辨才一段,绘声绘色,精彩纷呈,更是上乘的艺术结构。其中,唐太宗以天子之尊酷爱王羲之书法,对奠定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他以绝代艺术珍品殉葬,这一愚昧的举动又给中国文化艺术的积累带来无可挽救的损失。辨才的恪守师训,保藏稀世珍品;萧翼的善于机谋,巧赚辨才,都在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中展示各人的性格特征,颇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运用小说艺术技巧,把真实事件的始末叙写得曲折尽致,兴味盎然,显示了作者的艺术造诣和作品的艺术成就。
乔力,吉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