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记》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游记》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又名 《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华光天王南游志传》、《南游华光传》。余象斗撰。凡四卷十八回,成书于明末。有明昌远堂李铺梓本,嘉庆十六年刊《四游记本》,道光十年《四游全传》本,道光十年本为复明本,另尚有小蓬莱仙馆《四游合传》本等。

书叙西方灵鹫山如来法堂前一盏油灯,因昼夜听经问法,被如来咒成人身,名妙吉祥。由于破戒烧死独火鬼,被罚去投胎,为马耳山二公子三眼灵光,生来具有如来所赐的五种神通,本领高强。杀死龙王报了父仇后,又擅入紫微大帝灵虚后殿,盗走金枪,被大帝困死在九曲珠内。接着又在斗牛宫投胎,为赤须炎玄天王之子三眼灵耀。从师于妙乐天尊,骗得天尊金刀炼为金砖法宝,收服了风火二怪,功封火部兵马大元帅。在琼花会上,因不服金枪太子所为,遂起争吵,怒鞭太子。被玉帝削职后,又不堪忍受仇人邓化的刁难,遂反出天宫,自号华光天王。金枪太子率众神追捕,皆不敌华光。后玄天上帝以水败之,华光情急之下表示归顺,于是得上帝指点,火烧南天宝德关脱身来到中界,除恶行善,先后收离娄 (千里眼)、师旷 (顺风耳)与火漂将等为部下。为避天将追捕之难,华光又投胎为萧永富之子,其母便是女妖吉芝陀圣母,前乘天宫大乱,脱身下凡,吞食萧永富原配范氏,自己变作假范氏生下华光六兄妹,在萧家庄食人。后为龙瑞王拿住,打入酆都。华光外出寻母,又与天兵天将相遇,屡战皆胜。后与哪吒对阵时,被辟瘟使者骗去金砖。故往凤凰山玉环圣母处骗取金宝塔,由此得与圣母之女铁扇公主结为夫妇。又降诸妖,所向无敌。由于苦忆其母,乃闹东岳,闯阴司。三下酆都救母同归。但吉芝陀吃人之习未改,华光便张榜求医,闻得王母仙桃可治此病,就幻化为齐天大圣从王母娘娘的金谷园中偷来仙桃,果然治愈了其母的吃人之病。齐天大圣被玉帝所责,于是率子女前来征讨,被华光的火丹所烧,大败而去。齐天大圣之女月孛有骷髅骨,击敌头则痛,三日即死。华光被击,将蹈死地,火炎王光佛出而议和,使华光与齐天大圣结为兄弟。后华光终被如来用计收归西天,皈依佛前。

这是一篇顺应明代中晚期崇佛尚道思潮而产生的神魔小说。它摭取民间闾巷之谈而敷演成篇,很投合当时的世俗心理,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清代仍不见衰,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小说叙述了一位佛家弟子因为犯戒被贬去投生,经历了几番劫难重归佛前的故事,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我们不应该只把它看作是单纯的劝人向善、阐发教义的佛教故事,而应该拂开宗教的纱幕,透视其内在的思想意义与审美价值。

小说所叙的故事荒诞不经、光怪陆离,书中的人物也多是神仙佛道、妖魔鬼怪,但尽管如此,虚幻的神魔世界却处处隐含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的揭露与抨击。

华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英雄形象,他生就一副铮铮铁骨,桀骜不训,落拓不羁。投胎出世后不久,便能为父报仇,但最初表现他个性特征的却是妄自闯入紫微大帝灵虚后殿盗走金枪的情节。这种孩童式的好动顽劣,却表现了他对于权贵礼法的蔑视态度。其反抗性就此已初露端倪。接着,琼花会上,他看不惯金枪太子“把花自插,将酒自饮”的丑行,亦不畏太子炙手可热的权势,责斥之余又性起怒鞭金枪太子,天宫为之震惊。反出天宫后,又在中界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以致玉帝对他也无可奈何,先后二次对他赦罪招安,但华光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行为的准则,约束自己的个性,为救母又大闹东岳,强闯阴司,三下酆都,下界亦为之鼎沸。至此,他不畏强权、冲破一切障碍的叛逆精神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体现。对于华光的这种叛逆精神,作者是持肯定态度的,读者也是十分欢迎的。华光大闹三界的情节,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民众的某种斗争心态。那小说中的天国地府、帝王贵胄,无不折射着现实生活中封建王朝、封建官僚的斑驳影像,华光不畏强权的叛逆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寄寓着劳动人民渴望挣脱锁链、争取自由的强烈要求。

除了与强权相抗,小说中还有许多地方是写华光与妖魔鬼怪的斗争。这些妖魔鬼怪如风火二判官、顺风耳、千里眼、火漂将、乌龙大王以及落石大仙等等,他们各据一方,或吃人无厌,要童男童女祭赛,或贪淫女色,残害良家女子,作恶多端。与玉帝、如来、太子之类相较,他们的强权色彩不浓,但行为却十分邪恶,对于百姓是一种严重的威胁。虽然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虚幻的夸张,但读者是不难领悟到其形象所指,即这些妖魔鬼怪正是人间中下层社会中种种恶势力的象征。华光一系列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义举,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渴望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华光的文学形象也因此显得更加可爱可亲。

除了对华光叛逆精神的讴歌,对他除恶行善的民本思想的肯定,这篇小说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贯穿作品始终的那种批判精神上。正是这种批判精神使作品思想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首先表现在对以玉帝为代表的强权阶级的揭露上,玉帝常常遇事不明、欺软怕硬。琼花会的风波中,他不责太子贪功骄横之过,却独将华光削职问罪,后来,当天兵天将敌不过华光时,他无可奈何只好二次对华光赦罪招安。太子则依仗玉帝的权势,骄横霸道,任意胡为。而日官邓化,只因与华光比试输了,便耿耿于怀,对后来削职的华光百般刁难,终于逼反华光。此外,作者还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宗教。对于佛教人物如来的描写,便在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中巧妙地进行了揭露。从第一回独火鬼的自叙中,读者了解到如来灵鹫山的来历。当年,如来向独火鬼借灵鹫山时,曾立下了一年即还的文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来先后将文书中的 “一” 添笔为 “十”,再添笔为 “千”,以达到自己永远占据灵鹫山的目的,这种近似无赖的欺骗手段竟然为素称为 “大慈大悲” 的如来所用,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对于道教,作者也是颇有微词的。蜻蜓观中的道士落石大仙,在观中霸占民女,谋财害命。作者将一个道士写成了贪财恋色之徒,是有现实根据的。明末社会尚道风气很盛,有些道士借此残害百姓,作恶多端,人民深受其苦。总之,作者通过对神佛道世界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对于玉帝,如来以及道士等种种恶劣行迹的揭露,寄寓了一定的批判精神,这在作者是难能可贵的。

这篇小说的创作在《西游记》之后,内容也象《西游记》一样光怪陆离,似乎颇受 《西游记》 的影响,但思想上却远不如 《西游记》精深宏大,艺术上也不及 《西游记》的精湛高超。

鲁迅曾评价明代神魔小说“芜杂浅陋,率无可观”(《中国小说史略》),这句评语是比较严格苛刻的,但本书艺术上的粗糙却是不容否认的。首先,在形象塑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合情理、前后矛盾之处。华光一方面嫉恶如仇、除妖荡魔,另一方面又纵妖救妖,在大闹天宫时,先后两次放走被镇的恶鬼,其母吉芝陀圣母便是他闹玄华殿时,打破婆梭镜放出的恶鬼之一。这对于华光理想形象的塑造显然是一处败笔。其次,在情节上,有些是直接改换其它作品的。第十二回 《华光与铁扇公主成亲》 中,华光被铁扇公主扇到天空,一直扇到风毒洞停下。洞中老仙给华光七粒干饭,又给他镇风丹。华光吃后,铁扇公主果然扇他不动。此节是改换吴承恩的 《西游记》 第五十九回的。孙悟空便是这篇小说中的华光。第三,语言艺术上的缺陷有两处,一是叙述语言风格不一,从总的方面来看是以通俗白话为主,但有些地方却出现类似戏剧道白的风格,如第一回独火鬼自言灵鹫山被占经过,第七回开端吉芝陀圣母介绍自己的来历以及眼前的打算,颇似戏曲中人物上场的独白。二是文字粗疏平直,语汇贫乏,缺少变化。写风火二判官是简单概括为 “吃人无厌”,写顺耳、千里眼时也是以“吃人无厌”廖廖几句作介绍,显得呆板,生涩,这样的文字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质量。

以上是小说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艺术价值是一无可取的。我们还应看到作者在组织故事、安排情节方面的长处。小说情节颇为曲折,内容光怪陆离,叙述时却有条不紊,主线显得明朗清晰。此外,作者毕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性格比较鲜明的英雄形象,他火一样的烈性,不畏强权,蔑视一切的叛逆精神,以及那种顽劣而不失真情、鲁莽而不失机智的性格,都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