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江西诗歌·盛唐江西诗歌·綦毋潜
在盛唐,江西诗人见诸记载的有綦毋潜、刘眘虚、王季友、陶岘、熊曜、熊暄、余钦七人,其中,綦毋潜、刘眘虚、王季友已走出江西家门,在文坛崭露头角。他们的活动与创作,给江西诗坛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綦毋潜(约692~755),字孝通(或作季通),虔州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先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县尉,不久回京,入集贤院待制,任校书郎。天宝初,弃官归江东。天宝中,再次奉诏入朝,先后任右拾遗、著作郎。《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1]著作郎秩九品,綦毋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王维等人“咸赋诗祖饯,甚荣”。天宝末去世。《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共26首。
綦毋潜与张子容、丘为、孙逖、孟浩然大致同时,可以说是盛唐较早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三进长安,几度沉浮,因此和张九龄、王维、李颀、储光羲、卢象等知名诗人都有交往,其中数与王、李、储三人唱和较多,相知颇深。
綦毋潜作品多为送别、写景之诗,常常以游览寺院、道观、山水为题材,有的抒发为仕宦而奔波的牢骚:“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尘”(《早发上东门》);有的描绘与山僧、道侣、隐士、诗友一道,寻幽探胜、悟道参禅的世外桃源生活:“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若耶溪逢孔九》)。其诗作工于山水,善于表现方外之情和山林孤寂之境,如《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诗作从地理位置、景物、气氛等方面突出了山寺的幽深与静穆。另外,“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题鹤林寺》)和“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登天竺寺》)也是写寺院景物的佳句。綦毋潜写景常以清露滴沥、潭影闪动、苔纹花影等表现潜意识中感知的动静,进而凸显清深幽微的意境。
綦毋潜存诗只有26首,但与禅有直接关系并在诗题上明确标示的,就在10首以上。如《题招隐寺绚公房》《题灵隐寺山顶禅院》《过融上人兰若》等。辛文房《唐才子传》评其诗“善写方外之情,历代未有”,[2]“方外之情”,正是綦毋潜诗作栖心释梵、远离尘俗的独特情味。
但綦毋潜毕竟不是真正的沙门或黄冠,所以他又向往从“潭影竹间动,岩阴檐外斜”(《若耶溪逢孔九》)的水光山色中去领略“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题沈东美员外山池》)的人间乐趣,从山水中领悟方外之情,使禅境与仙境从审美观照的深层次上与山水融合在一起。
在盛唐诗坛,綦毋潜诗颇有影响,王维《别綦毋潜》诗中称赞他“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殷璠《河岳英灵集》称:“潜诗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历代未有。”[3]丁仪《诗学渊源》也说他的诗“间入齐梁,清雅峻洁,绝类晋宋人语”。客观地看,綦毋潜山水诗中表达的隐逸情趣确实深受陶渊明的影响,但缺乏陶诗的田园风味;在描摹山水方面,有谢灵运、谢朓诗的工致,又比“二谢”诗更富意境和韵味。所以他存诗虽不多,却与其他诗人一起,共构了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繁荣局面。
注释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六六,中华书局,2003年版。[2]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3]元结、殷璠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89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