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诗词·元末明初江西诗词·张昱、危素、张羽·“明初四杰”之一的张羽
张羽(1333~1385),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号静居,九江人,侨居吴兴[1]。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初,征授太常寺丞。寻坐事窜岭南,未半道召还。羽自知不免,投龙江死。张羽工诗,善书画,在明初与宋濂、童冀、姚广孝相唱和,与高启、杨基、徐贲号“明初四杰”[2]。生平事迹附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五《高启传》中。
张羽有诗集《静居集》[3]和文别集《张来仪文集》。《四库全书》录其《静居集》四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册录其《静庵张先生诗集》一卷(清钞本)收《张来仪先生文集》一卷、补遗一卷,豫章丛书(士礼居钞本,民国五年刊)《丛书集成续编》第185册影印。《列朝诗集》录其《静居集》乐府、五七言古诗140首和《静居集》五七言今体诗100首,《明诗综》录23首,《明诗纪事》录11首。
张羽是元末遗老诗人中名声最大的江西籍诗人,为“明初四杰”之一。最早提到“高、杨、张、徐”四杰的,可能要数明代胡应麟,他在《诗薮·续编》中说“以唐人与明人并论,唐有王、杨、卢、骆,明则高、杨、张、徐”[4],显然是把张羽比况“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其诗音律和谐,情韵幽深,虽“高雅不及高启,俊爽不如杨基,而覃知冶炼,佩实衔华,自是诗人之诗。近体诗尤清遒澹逸,有不尽之味”。[5]
如《送刘仲鼎归杭州》:
欲别又牵衣,伤心故旧稀。自怜为客久,不忍送君归。远岫明残雪,空江淡落晖。东风重回首,一雁背人飞。
这首诗虽是传统的送别题材,但写得情韵悠远,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足见诗人冶炼之功。开篇以“牵衣”动作细节表难舍之情,故旧多凋零,更添伤心之情;身历乱世,客中送客,故不忍送;冬天的残雪映亮了天边的微云,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洒落在空旷的江面;站在料峭的春风中,当再次回望江面,只见孤雁刚才正背着人独自地飞着。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与牵挂之情,透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而跃然纸上。
又如《燕山春暮》: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叹春、惜春之间,愁情自现,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七绝如《赠琴士》《听老者理琵琶》《取胜亭感旧》《奇天目山雍长老》等,都写得清遒澹逸,有不尽之味。五古诗如《金川门》《立秋日早泛舟入郭》《春初游载山》等,或低昂婉转,或冲淡有致而近韦、柳,而朱彝尊认为“郁轖”(隐曲不畅的样子);七古多题画、应酬之作,如《春山瑞霭图》《倪元镇画竹沈御史所藏》《画山水行》《钱舜举溪岸图》《余将军篆书榻本歌》《李遵道墨竹歌》《唐子华云山歌》等。
注释
[1]按:《明史》本传称“从父宦江浙,兵阻不获归,与友徐贲约,卜居吴兴”。[2]按:《姑苏志》卷五十二称“至正、洪武之际,(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齐名,号‘吴中四杰’”。[3]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称《静庵集》为删存本。[4]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64页。[5]宋佩韦:《明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版,第27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