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

淮:淮河。

枳:也叫“枸橘”,似橘而味酸苦。

徒:徒然,白白地。

实:果实。

【赏析】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是有名的智辩之士,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得知,遂与左右大臣商量,定下计谋,有意要将其羞辱一番。于是,在楚王为晏子设宴洗尘时,军士绑了一个罪犯来见楚王,声称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趁机对晏子说:“齐国人都喜欢偷窃吗?”晏子灵机一动,笑容可掬地回答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意思是:橘树生在淮南就是橘,生在淮北就成了枳,树叶相似,但果实的味道不同。

橘树生长地不同,结出的果实味道不同,本是自然界植物生长的一种现象。晏子却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反击楚王说,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会偷盗,但到了楚国就喜欢偷盗了,这就像橘树生在淮北就成了枳一样,大概是楚国的水土使然吧!晏子的回答十分巧妙,既回答了楚王的问题,还借机推论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的结论,令楚王自讨没趣,甘拜下风。

晏子出使楚国时,离齐桓公称霸过去了100年,齐国盛世不再,虽然雄风犹存,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楚国自庄王之后,国力日强,迅速跃居五霸之列,日益骄横。在这种形势下,晏子使楚,受到楚王戏弄,便不足为怪了。

但是这一回合的外交战,却是以晏子的胜利而告终的。晏子谈笑自若,巧施辩辞,不辱使命,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也表现了他巧妙的外交辞令和过人的论辩才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