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寓言篇·知雄守雌
〔道应训〕赵简子以襄子为后①,董阏于曰②:“无恤贱,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③,能为社稷忍羞。”异日,知伯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④,大夫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哉!”处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⑤,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溪⑥。”
〔注释〕 ① 赵简子: 春秋末晋国卿,名鞅。襄子: 赵简子庶子,名无恤。后: 指继承者。 ② 董阏于: 赵简子臣。 ③ 是: 指赵襄子。 ④ 知伯: 即智伯。批: 用手猛击。 ⑤ 晋阳: 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55年,智伯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襄子,赵襄子退守晋阳;后赵襄子暗中联络韩、魏两家反攻智伯,消灭智伯,并将晋分裂为韩、赵、魏三家。 ⑥ 语见《老子·二十八章》。溪: 又作“谿”,沟溪、水沟,喻指处卑下地位。
【鉴赏】由老子的“道性”决定,在“雌雄相对”中,老子宁愿取“雌”。当然老子这种取“雌”做法,被他自己看来是在知“雄”后得出的,对此后人的解释是: 知“雄动而倡,雌静而处,动必归静,故成为天下谿”,故取“雌”(引自魏源《老子本义》)。又如陈鼓应先生解释说:“知雄守雌: 在雄雌的对待中,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而后处于‘雌’的一方。‘守雌’的‘守’,自然不是退缩或回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它不仅执持‘雌’的一面,也可以运用‘雄’的一方。因而,‘知雄守雌’实为居于最恰切妥当的地方而对于全面境况的掌握。严复说:‘今之用老者,只知有后一句,不知其命脉在前一句也。’这话说得很对,老子不仅‘守雌’,而且‘知雄’。‘守雌’含有持静、处后、守柔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内收、凝敛、含藏的意义。”(《老子注译及评介》)
老子这种取“雌”、守“雌”的做法,又被李约瑟看成是一种“阴性象征”,即是与儒法阳性、进取、强硬相反的“阴性、宽容、柔顺、忍耐、退让、神秘和承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道家与道家思想》)。所以,老子“知雄守雌”的思想也通常被视为强调“柔忍退让,卑弱谦下”处世的典型。
因为以守“雌”、卑弱退让为处世原则,所以魏晋名士刘伶与人相牾,当人攘袂而起时,刘伶却以一句卑弱退让的“鸡肋岂足以当尊拳”的话来消解这场相牾(《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竹林七贤论》)。
也因为以守“雌”柔忍为处世原则,所以赵襄子被智伯所批后能柔忍敛藏、为社稷忍辱;但一旦条件允许,这本身就“知雄”的内收敛藏的“守雌”就会变得刚强起来,所以当智伯久攻晋阳不下时,赵襄子却反攻得手,将智伯消灭。正是由于这点,在《淮南子》作者的眼里,赵襄子是懂得老子说的“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溪”的道理的。也就是说,尽管不是一定要你做到人唾其面而不较,但必要的柔忍还是需要的;如果不懂柔忍,祸患即倾,历史上汉代的项羽就为不能柔忍,魏晋石崇家破也为不能柔忍。这不断地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