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出处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译文

上等的士人看轻美好的名声,中等的士人追求美好的名声,下等的士人窃取美好的名声。忘名,就是体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祐,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名句解读

“名”:名声、名誉,是关系一个人的毁誉荣辱的大事。古代有些达人高士,隐居山林,淡泊宁静,不汲汲于荣名,不营营于利禄,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这就是所谓的“忘名”。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

经典故事

深受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然而,什么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区别?

在当今社会,追名逐利或不能避免,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知道怎样去做真正的自己,而往往做了别人希望的自己。忙碌的节奏使得我们的人生定位思考越来越少,当年华逝去,我们是否会像《致青春》中的主人公,变成曾经憎恶的自己。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青春定位却会左右我们的人生。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说道:“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忘名,就是体道合德。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忘名之人不求名,立名之人不让名,窃名之人得不到名。时间检验了这一切。古往今来,历代的贤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铭记于世。而那些汲汲于荣禄之人却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有一个士子,读的书不过二三百卷,天资笨拙,可家世殷实,他向来矜持,多用美酒珍宝结交名士。名士中对美酒珍宝感兴趣的,就一个个吹捧他,使朝廷也以为他有文采才华,曾经派他出境聘问。东莱王韩晋明深爱文学,对他的作品产生怀疑,于是就设宴叙谈,当面讨论测试。当时气氛欢乐和谐,诗人满座,属音赋韵,提笔作诗,这个士子很快就写成,可全然没有向来的风格韵味,好在客人们各自沉思吟味,没有发觉。

沽名钓誉的人总是绞尽脑汁地做着表面的文章。古时邺下有个少年,出任襄国县令,能勤勉,公事经手,常加抚恤,以此谋求声誉。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一一赠别,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表思念。”民众对他赞不绝口。后来此人迁任泗州别驾,这种费用一天天增多,难以为继。可见一有虚假,原先的功绩也随之毁失。不是发自内心的,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