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尊贵之势》原文与赏析
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掩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史记·李斯列传》)
【注释】辍:中断,停止。流漫:放肆无忌。诎:收敛,绝止。虞:通“娱”,娱乐。淫康之虞:指纵情享受的娱乐。外:指排斥。拂世磨俗:扭转世俗的风气,使之服从自己。涂:通“途”,途径。塞聪掩明:塞上耳朵,蒙上眼睛。内独视听:即内视独听,一切全凭自己的眼光和见解行事。荦(luò)然:卓然独立的样子,这里指独断专行。
【译文】如果让节俭仁义的人在朝中任职,那荒诞放肆的乐趣就得中止;规劝进谏、高谈阔论的臣子在身边干预,肆无忌惮的念头就得收敛;义士死节的行为受到世人的推崇,纵情享受的娱乐就得放弃。所以明智的君主能排斥这三种人,而独掌统治大权以驾驭言听计从的臣子,建立严明的法制,这样就能自身尊贵而权势威重。所有的贤明君主,都能拂逆世风、扭转民俗,废弃他所厌恶的,树立他所喜欢的,因此在他活着的时候才有尊贵的威势,在他死后才有贤明的谥号。正因为这样,贤明的君主才能集权专制,使权力不落入臣下手中,然后才能斩断仁义之路,堵住游说之口,困厄烈士的死节行为,闭目塞听,任凭自己独断专行,这样,在外就不致被仁义节烈之士的行为所动摇,在内也不会被劝谏争论所迷惑。因此才能独断专行,逞其为所欲为的心志,而没有人敢反抗。
【评说】势不两立。法家最为反感的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视其为推行法治措施的天然障碍和阻力。儒家崇尚“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君主与民同乐、与民同忧,这从根本上与法家“唯君独尊”的主张不相符合。法家把王位和天下看做纯粹的个人私有财产,可以私自处理,而仁义道德这种东西不仅妨碍君主欲望的驰骋,而且会削弱君主的权力和威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