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自懺》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八十自懺》原文与赏析

錢基厚一九六五

《八十自懺》古诗句出处:錢基厚(一八八七~一九七二),字子載,號孫卿,江蘇無錫人。基博孿生弟。孫卿主無錫商會垂三十年,深孚人望。土改中,不顧身家性命,上書黃炎培,論「江南無封建」、「土改應有區別」。其銳身赴難,為民請命之義,可炳日月。

功者,過之叢也。譽者,譭之源也。功因事見,於此為功,於彼或為罪;譽由人施,在我為譽,在人或為譭。相對待,亦相乘除。唐韓愈曰:「動而得謗,名亦隨之,非謗可致名也,實謗由名招耳。」孔子曰:「吾之於人也,誰譭誰譽?」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譭,譭譽在人,而由己乎哉?」人生八十,往者已矣。吾年七九,無多疾病,適將改歲,而忽病喘,婦又傾跌,幾皆不起。陽九有阨,人或為危,天假之年,得漸康復。自念生平,功過在人,夫婦白首同歸,亦是人生好事。六子一女,幸皆成立,天不憖遺,寧尚有憾?功名付諸兒曹,期其為吾補過而已。

吾家多髦壽,溯自先曾祖觀濤公年七十六,祖父榕初公年七十五。以迨吾父兄弟,伯父葵生公年七十,仲父頌眉公年七十七,吾父祖耆公年七十八,較高。吾兄弟承藉先蔭,從兄西林年八十二,柟庭年七十一,叔兄子泉亦七十一,而予小子今亦七十九。貽及孫子,則有從侄堯侯、鄉侯二人,亦年逾七十。繼此或尚未艾,而年越八十者,惟從兄西林一人,或者得天獨厚。吾今亦幾及之,不可謂非幸也。

自古達人知命,庸愚妄欲長生。洪範五福,其一曰壽,以次而極之於考終命。神仙長生,帝王癡夢,子孫萬世,秦政尤愚。蓋生者物之用,死者人之終。氣變則生,生化曰死。以吾歷史睹記,死者人之所必不免。然而有英雄之死,有烈士之死,有美人之死,有名士之死,有學者之死,有聖賢之死,何也?

烈士慷慨赴死,從容就義,無論已。英雄如三國曹操,嘗語劉備以英雄自許者也,然其歿也,猶自囑咐銅雀臺妓分香賣履,以足衣食,按時上食,如其生時。死後置七十二疑塚,以護其屍骨。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未乾」,此江淹所以有恨賦之作也。不必更有殫述矣。

學者如明季吾邑顧涇陽、涇凡兄弟,首倡東林講學者也。高忠憲公繼其志業,涇凡病亟,涇陽問之,涇凡曰:「此時惟有凝神定氣,循循默默,以待天機,若攙入他念,便是自暴自棄。」後涇陽瀕卒,執忠憲手謂之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亦知魏奄之禍,忠憲殆難免矣。及忠憲臨危,不欲苟免,曰:「非此無以見地下諸公。」又曰:「居易以俟命,若臨死轉一念頭,墮坑落塹,不是立命之學。」均見顧、高遺書。是皆視死如歸,三人先後一轍。人生最大學問,無過生死之際。以視曹操諸人,固不可同年而語矣。

若聖賢則更異是。孔子五十學易而知天命,七十而從心不踰,及其臨疾,負手曳杖,逍遙而歌。子貢聞之曰:「夫子殆將病也。」夫子則應之曰:「予殆將死矣。」未病而知將死,寢疾七日而沒,亦有大易七日來復之意焉。蓋學易有得者也。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曰:「啟予手,啟予足,吾知免夫,小子!」欲易季孫之簀,謂吾得正而斃,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殆所謂全受全歸者也。此尤聖賢之學,不必遽慕神仙。

而了然生死,心無恐懼,竊願學焉而未能也。人必不怕死,乃可以全其生,亦必了然於生死之際,乃可以不怕死。老來病魔,天人相搏,人定勝天,病魔或退,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非衹兵事為然也。

吾今老耄,而憊未甚,不至如孔子有甚矣吾衰之歎。吾婦高珍君,年亦七十六,無事身輕,有子俱足。家居以來,杜門卻掃,不與世接,賓客益鮮,生平無聲色博弈之好,迨老而視不加眊,日手一編,以樂餘年。昏暮能審文字點畫,燈下能作細楷,以光常內斂也。舉步輕躍,容色亦不衰,記誦之外,無時不親諸務,盥漱灑掃,不盡煩廝役。恆屋居止處,必淨拭掃除,即屏榻裀几,稍有傾仄,亦不肯即安,蓋其素習然也。至余平日,有喜色,無愁苦色,有笑聲,無嗟歎聲。嘗謂屈原之九歌,梁鴻之五噫,盧照鄰之五愁六恨,賈誼之長太息,揚雄之畔騷愁,殷深源之咄咄怪事,皆其方寸偪仄,動與世懟故。年雖近髦,家人婦子或以為有童心,欣戚不繫,謗譽無聞,如是已耳。

回憶吾伯叔二兄,夫婦墓木早拱,而予夫婦猶孑然幸存,又何能不愴然於懷也。清段玉裁八十自序曰:「天以年厚人,人必有不虛其年者在,乃可以謂之幸也。苟虛其年,則年愈永,悔愈多,何幸之有?」痛哉言乎!吾年七十以後,虛其年者多矣,能無愧乎?不敢自壽,而云自懺,志吾愧也。不遽言壽,而論生死,解世惑也。有知我者,幸勿遽以詩文相投,以增吾愧而重世惑焉。

《八十自懺》古诗句出处:集評

《八十自懺》古诗句出处:【陳永正】 老人垂盡之年,絮絮而言,如對家人子述心中鬱結之事,多壽則辱,何幸之有。此非少年人所能知也。【張解民】 仁智並見,達於義命。易云:「樂天知命,故不憂。」作者得之矣。【穆如】 夫婦白首同歸,亦是人生好事,此福慧兼修之事,老人道來,如同家常,愧煞世間多少癡愚苟活之人。【徐晉如】 題曰懺愧,而實自矜。君子性命之學於斯見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