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赏析、鉴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3〕,毋吾以也〔4〕。居则曰〔5〕:不吾知也〔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
子路率尔而对曰〔8〕:“千乘之国〔9〕,摄乎大国之间〔10〕,加之以师旅〔11〕,因之以饥馑〔12〕,由也为之〔13〕,比及三年〔14〕,可使有勇,且知方也〔15〕。”夫子哂之〔16〕。
“求,尔何如〔17〕?”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8〕,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9〕。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20〕,端章甫〔21〕,愿为小相焉〔22〕。”
“点,尔何如?”
鼓瑟希〔23〕,铿尔〔24〕,舍瑟而作〔25〕。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26〕。”
子曰:“何伤乎〔27〕! 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28〕,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29〕,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0〕,风乎舞雩〔31〕,咏而归〔32〕。”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3〕。”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34〕。唯求,则非邦也与〔35〕?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6〕?”
〔1〕本文选自《论语·先进》。《论语》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思想,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子路”句:四人皆孔子弟子。子路:名仲由,字子路,亦称季路。曾皙:名曾点,字皙。冉有:名冉求,字子有。公西华:名公西赤,字子华。侍:陪侍。
〔3〕长:年长。尔:汝,你们。
〔4〕毋:无,不要。以:通“已”,止,指止而不言。
〔5〕居:平居,常时。
〔6〕不吾知:不知吾,不了解我。
〔7〕何以:指怎么样做。以,用。
〔8〕率尔:不加思索的样子。
〔9〕千乘之国:指中等诸侯国。乘(sheng):指一辆兵车。古代军赋合一,兵车数目与国之大小直接有关,故以兵车之数代国之大小。
〔10〕摄:夹。
〔11〕师旅:军队,这里指战争。
〔12〕因:仍,继之。饥馑:指饥荒。《老子》云:“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3〕为之:指治理它。
〔14〕比及:等到。
〔15〕方:义理、道理,指礼义。
〔16〕哂(shen):微笑。
〔17〕何如:如何,指打算如何做。
〔18〕“方六”两句:是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
〔19〕足民:使民众富足。
〔20〕“宗庙”二句:指诸侯们祭祀祖先的活动、诸侯之间的盟会及共同朝见天子等。
〔21〕端:玄端,指礼服。章甫:礼帽名。
〔22〕相:相礼的人。指在各种正式场合,负责司仪之类事情的人。古代相有各种身份,小相,是地位低的相。公西华这样说是表示谦逊。
〔23〕瑟:乐器名,形似琴,二十五弦。希:同“稀”,少。
〔24〕铿尔:铿是象声词,铿尔是琴瑟声,这里指鼓瑟最后收尾的声音。
〔25〕舍:放下。作:起身。
〔26〕撰:具,指其他三人的想法。一说撰通“僎”,善言,或指好的打算。
〔27〕伤:妨碍。
〔28〕莫春:晚春。莫,同“暮”。
〔29〕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30〕沂:沂水,源出尼山,西流入泗水,经曲阜故城南。
〔31〕风:通“讽”,诵读。《汉书·仲长统传》:“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舞雩(yu):指雩坛,设祭祈雨之处,在沂水上。因设祭时有乐舞,故称舞雩。
〔32〕咏:歌唱。归:燕游而返。
〔33〕喟(kui)然:表示慨叹的样子。与:赞同。
〔34〕“为国”三句:意思是指子路自许能以礼义治国,不谦逊,所以才笑他。让,谦让。
〔35〕“则非”句:意思是,冉求所说,就不是治理国家之事吗?邦,国。
〔36〕大:指地位高的相礼者,是承上公西赤自言:“愿为小相”而言。之:指诸侯。
《论语》大都为语录、对话的形式,简短精炼,含蓄隽永;有些篇文字稍长,能约略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态和某方面的性格特点。本文再现了孔子善于启发、诱导的长者之风,也形象地表现了几个弟子的不同性格和抱负。文章自然流畅,用笔准确,孔子师生几人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是《论语》中文学性较强的篇章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