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宜君
诗刊社编。共三卷。第一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第二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三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5月出版。这是一套建国三十年来的诗选,收1949年10月至1979年3月间创作的诗作,展现了新中国三十年来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本书对三百行以上的长诗没有选入,除《天安门诗选》部分包括若干旧体诗外,旧体诗、儿童诗、歌词、民歌也一律未选。书的目次,按作者的姓氏笔画为序;一位作者入选的诗在一首以上的,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所选录的诗作,一般依据最初发表的稿本,有少数经作者作了若干修订。这本诗选在编选原则上,力求选入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兼顾作者代表性的广泛,作品题材、风格、手法的多样。这样,在诗选中人们既可读到冯至叙事性较强的《韩波砍柴》,又可读到郭小川抒情色彩较浓的《祝酒歌》;既可读到何其芳深沉的《回答》、沙白雄浑的《大江东去》,又可读到闻捷单纯的《吐鲁番情歌》、梁上泉柔美的《月亮里的声音》。这本诗选按作家进行编目,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加以集中,这对选读和研究某一作家,以及比较不同作家的创作特色也有一定益处。自然,这本诗选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一些作家的代表作品入选似乎还有斟酌的余地。如艾青的诗作,大多数作品选自他重返诗坛后的新作,而对1957年以前受到好评的《南美洲的旅行》(组诗)、《大西洋》等,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反映。又如对严阵的诗,只选了《老张的手》,而忽视了代表其主导风格的《江南曲》。其次,由于《诗选》太注重照顾作家面,又规定三百行以上的诗不入选,使当代一些重要诗人的代表作和一些重要作品(如石方禹《和平最强音》、贺敬之《放声歌唱》等)都没选入。此外,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如流沙河的《草木篇》、邵燕祥的《贾桂香》等,也未收入,这对反映当代诗歌的全貌将有所损害。尽管《诗选》还不是尽善尽美,但它的成绩是主要的。它对于人们了解当代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状况,对此后更好的诗歌选本的出现,都有着值得称道的贡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