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雅《西安事变》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宣雅

十一幕话剧。作者程士荣、郑重、姚运焕、胡耀华、黄景渊。最初发表于《甘肃文艺》1978年11月号。该剧是我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较早出现的优秀剧目之一。剧作者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力图通过真实地再现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酝酿、爆发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反映当时我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的历史现实,从而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卓著的历史功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不断加紧侵华步伐,使整个中国很快地陷于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而蒋介石政府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妥协投降的方针,居然大规模调集国民党部队,疯狂进攻在陕北一带坚持抗日斗争的中国工农红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包括各界爱国人士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反对。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一举逮捕了亲临西安指挥“剿共”的蒋介石,以逼其抗日。周恩来同志奉党中央的指示,及时赶往西安,与张、杨共议解决“西安事变”之大计。周恩来对蒋介石晓以民族大义,申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终于通过谈判迫使蒋介石放弃“反共”立场,实行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从此使抗日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该剧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描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记载了当时纷纭复杂的阶级斗争事实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全剧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尤其是把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搬上了舞台,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等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导人物,而且体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张学良将军的桀骜慷慨,杨虎城将军的刚正沉稳,都表现得较为成功。该剧在塑造现代历史人物方面较早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该剧对周恩来的刻画也较传神,使观众领略了他坚定沉着、英明善断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在谈判桌上,英勇地揭露国民党屠刀对内和南京亲日派的真面目,迫使蒋介石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等一系列矛盾冲突而展开的。总之,该剧较成功地再现了“西安事变”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场面,塑造了一系列以往舞台上不多见的人物,尤其是把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形象搬上舞台,在戏剧表现中国现代历史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展示了作者一定的史实精神和艺术魄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