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成星星
报告文学。作者大鹰。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8期。这篇报告文学以开放性思维方式对中国国防建设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全文包括:引子、尾声和三章正文共分五个部分。引子:“时代冲击波”。其中包括“温州的天兵天将”、“西城区的苦恼”、“泥人街寻人”、“三元里的困惑”等四节,从开放地区到首都北京的市中心,从泥人街到三元里,举国上下发出了征兵难的呼声。第一章“悠远的军歌”。共包括八节:“共和国的选择”、“兵的文化和文化中的兵”、“马上得之”、“湘西征兵行”、“毛泽东如是说”、“杀出军营的小将”、“绿潮”、“逝去的当兵热”等,作者以饱蘸激情的笔触和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回溯了在新中国产生并历时三十年之久的“当兵热”,深刻地揭示出新中国兵役史上最辉煌的年代恰恰是中国历史上贫困和动乱的年代。第二章“选择的历程”包括:“改革”、“T80”、“兵仔来自大酒店”、“兵役年龄的梦”、“中英街的阿龙”、“涨价的大红花与跌价的傻大兵”、“尚武精神”、“眼睛回旋曲”、“一条龙”、“军营里的餐桌”、“苦乐不均”、“兵役税”、“五长挂帅,十方合力”、“参军热中的冷思考”、“兵役法庭”、“不谋而合”等,作者从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从一个阶级的军队变为一个国家的军队这一根本性转变入笔,观照全局,记述了80年代征兵难的种种现状及种种解决该难题的招数。第三章《新世纪的保卫者》。包括:“远非理想的世界”、“天下·国家”、“边防·边情”、“南沙·南沙”、“美国国家公墓”、“民兵式军队”、“球王也得服兵役”、“廓尔喀兵”、“以色列奇迹”、“复苏的美国陆军”、“国防功能对话”、“邓小平的思路”、“军舰上的白气球”、“小皇帝当兵”、“传统的魅力”、“从市场走向军营”等,作者以大胆的想象式思维,提出了兵役制改革的现实课题。尾声“昨天不再来”,作者在综述中国兵役的基础上,对中国人、中国兵作了新的审视,并遥想和思考到中国军事的明天:“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每一个在华夏大地上生息着或生息过的中国人,请回答!”这是一篇综合式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者以中国兵役史为贯串线索,以兵役史的昨天、今天、明天三个大框架为基点,打开思维空间,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从巨到细,捕捉到大量震撼人心又形象生动的人物、细节,寓深刻思考于饱满激情之中,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兵役史的全貌,独到而有说服力地提出了改革中国兵役制的重大社会课题。这种纵横交织的开放式思维空间和全文结构的宏观性,使兵役史这一严肃刻板的命题,写得雄阔有力、激情饱满,融形象性与思辨性为一体,从感性到理性,使读者在生动的描述中,自然地接受了作者关于兵役制改革这一严肃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和新的设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