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华《扬眉剑出鞘》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孙丽华

报告文学。作者理由。发表于197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及《新体育》1978年第6期,后收入《理由小说报告文学选》(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这是作者报告文学的成名作。作品生动描述了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在第二十九届世界击剑锦标赛中为祖国争光的事迹,再现了女主人公为祖国荣誉而顽强拼搏的精神。对抗性的击剑运动,是我国体育园地的一株新苗,50年代中期才被引进。1978年3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年轻的栾菊杰以一种清新的姿态出现在击剑台上,她挺身仗剑,锐不可当。在前三轮的小组比赛中,她一连打了十四场,赢了十二场。进入半决赛以后,强手云集,猛将相逢,而栾菊杰愈战愈勇,竞以1∶8的优势,击败了上届亚军、苏联选手蒂米特朗。初战告捷,整个剑坛被轰动了,惊愕之余,人们兴奋地说:“这不仅是中国的荣誉,也为亚洲人争了口气!”当晚,决赛开始,栾菊杰和苏联选手扎加列娃对阵,看台上的气氛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第一个回合扎加列娃被刺中,看台上高声喝彩。比赛接着进行,突然意外发生了:对方凶猛地扑上来,失去控制,栾菊杰只觉得左臂一阵电击般的感觉,定睛一看,击剑服被刺穿四个洞孔,待她收回动作,左臂已麻木了,僵硬了,显然伤势不轻……但尽管如此,栾菊杰没有退下击剑台。她深知,参加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只有她一个,她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她在心中反复重复的是:“千万不能叫人知道我受伤了。只要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让我去死也干。拼,拼了!”终于她忍着剧烈的伤痛,以4∶5战胜了苏联选手扎列加娃。接着她又带伤上场,进行了四场鏖战,先后以2∶5战胜了法国运动员特安盖,又以4∶5击败了西德运动员比肖夫,荣获了第二十九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亚军,使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马德里体育宫大厅冉冉升起。当栾菊杰走下击剑台时,已是她受伤后的两个多小时,鲜血浸透了她雪白的征衫。事后医生发现,她的左臂有两处伤口,那是一柄钢剑折断之后,被断裂的锋茬刺穿的,伤口透过皮下的肱二头肌,粉红色的肌肉向上翻卷着,鲜红的血在向下流淌。作者在这篇报告文学中挖掘了主人公身上闪光发亮的非凡素质,读后确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扬眉剑出鞘》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色是重视人物描写,作者在遵循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借助小说细节刻画的手法,使其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真实感人。作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件,如马德里体育宫大厅里一个决战的夜晚、赛场上变化的玄妙莫测、观众心绪的起伏不定等,而且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肖像、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如决赛前栾菊杰在地板上睡觉的细节,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此外,在结构方式上也力求创新。文章写的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横断面,但作者对素材的切取干净利落,同时调动各种手法补充了有关内容,如开篇用倒叙的手法写栾菊杰送医院抢救的情况,一下子扣住了读者的心弦,造成了强烈的悬念。继而又在正面描述锦标赛的进程中,先后两次插入栾菊杰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以及出国前祖国人民的殷切期望等,这样既开拓了作品的背景,又造成了情节的起伏,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扬眉剑出鞘》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