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宣炉真伪标准之我见
双耳八卦铜炉(清)
宣德炉,亦称宣炉。按照通常的说法,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 年)用风磨铜制成的铜炉称为“宣德炉”。从这个概念出发,宣炉判定很简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多年来,人们对宣德炉的辨别标准始终含糊不清,对其真伪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出现与明清时代铜炉在其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复杂多变的情况有直接关系,分清这个问题不能丢开宣德以后铜炉铸造的相关历史。
人们知道,真正在明朝宣德年间制模浇铸的铜炉其实寥若晨星。有史书记载说,共铸 3365 件,有的则说铸了 5000 余件,包括鼎、彝、乳炉、敦炉、鬲炉、钵炉等。这种炉是宫廷上品,早在明朝中期已有富豪和收藏家以重金购求,据说到明晚期,一件宣炉价值白银数万两。以后其价始终未跌。而就在宣德本朝铸炉身价不减的同时,宣炉的仿造也开始兴盛起来,有的虽是打着仿宣的幌子,所铸铜炉的质量和品位并不低劣。
谈到明清的宣炉仿制,首先应涉及的便是吴邦佐。吴氏本是参与铸造宣炉的官员之一,宣炉停铸后,他照宣炉之法,雇用铸造宣炉的工匠自行铸冶,故其所铸之炉与宣器不相上下。与吴邦佐同时仿造的还有高氏、且闲主人等,所铸之炉亦甚佳妙。明嘉靖初,又有学道的仿制;明万历、天启间,京师有施念峰的仿制,称为北铸;万历末,金陵有甘文堂的仿铸,称为南铸;苏州有蔡家的仿铸,称为苏铸。他们均以仿制宣炉著称于世。其后,吴中徐守素、周文甫及汤子祥等均是仿制宣炉的好手,所铸之器足可媲美“真宣”。清雍正、乾隆两朝仍有仿宣高手,如巴格所仿与真宣炉也很接近。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称:“宣德炉综计不过五千余座,在当时深藏禁内,平人无从得见,幸赖仿制诸贤广为冶铸,使社会得开眼界,仿制伟绩不宜泯也。”
由于宣庙名器世所罕见,明中后期和清前期的仿宣器物甚为珍贵,价值不菲。《中国文物海外拍卖图录》载有几件晚明和清初的宣炉仿品,相当精美。其中,明末清初的铜鎏金瑞兽双耳炉,径24.5厘米,有“云间胡文明制”款,成交价 86.2501万港元;晚明铜螭龙纹香炉,高 32厘米,有“大明宣德年制”款,成交价 16.1 万港元。
清朝末年和民国年间所铸大批伪制宣炉与明代中后期和清前期的大不相同,与真宣的内质和外观相差甚远。据称,旧时北京前门大街东有两个杂货铺,即专以仿制宣炉为业。他们往往在市上收买大批破旧铜炉,磨去原来的颜色,再使其光亮如金,有的则敷上另一种颜色,如瓦块、猪肝、土红等色,以假充真,销往北京、上海与外洋,收藏者常为其所欺。此外,打磨场、东大市、炭儿胡同等处也有专门伪铸宣炉的。他们用普通的黄铜铸成香炉,再用颜料煮成各种颜色,稍佳者敷以点金,冒充金点炉,以获取高价。还有的作伪者将旧炉镀金,以充鎏金宣炉。
由于民国以来市面上伪制宣炉大肆泛滥,收藏者害怕上当,无意购买,古玩店的宣炉生意也萧条起来。“七七事变”以后,收藏宣炉的人更少了,古玩商手中的宣炉无论真赝都卖不出去。当时北京雅韵斋这个以经营宣炉为主的古玩铺因生意不佳险些砸了饭碗。
现在古物市场的宣炉伪品,除了一部分为民国所制外,还有的是苏州等地的新制,大约有近 10 种炉型,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琴书侣”、“瑞父斋”、“珍玩”、“张鸣岐制”之类的款识。
鉴于上述情况,宣炉如何界定?真伪如何区分?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三辨四观”,供藏家参考。
真宣与仿宣之辨。前面提到,严格意义上的宣德炉实际上只铸造了几千件,且多陈设于宫廷、神庙。经过数百年沧桑,人事迭变,真正的宣庙名器难以得见。也是因为真宣太珍稀了,所以仿宣出现,以致其精美程度与真宣不分轩轾。比如明末清初的仿制就已接近宣炉真品。面对这种情况,再加上真宣与仿宣很难有明确的认定,有人干脆把年代较早的仿宣精品也列入“宣炉”之列,与“真宣”同等看待。笔者以为,将宣德年间的宣庙之器称为“宣德炉”可以看作是宣炉狭义的概念,将真宣与仿制高妙且今又不可多得的铜炉统称“宣德炉”可看作是宣炉广义的概念。这种说法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但不管怎么说,宣庙真器固然珍贵无比,那些明清所制铜炉,只要造型美、完整、铜质佳,都具有一定的收藏和赏玩价值。
铜海棠形兽耳香炉 (清)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精炉与劣炉之辨。所谓精炉是指明朝以来至清乾隆年的仿宣珍品。劣炉是指清朝末年至民国年间所铸伪制铜炉,多铜质粗劣,品格卑俗。精炉与劣炉相比,前者收藏空间较大,后者收藏价值甚低。有位先生家中存有一件无款凤眼炉,主人说其上辈是国民党高官,东西自然错不了。其实这件东西铜质枯槁,手感粗糙,一看便知是清末民初制造的劣炉。不少玩家接触到的还是这类劣炉。
旧炉与新炉之辨。从现今行情上看,凡旧品,不管是真宣还是仿宣,是精炉还是劣炉,均有价值上涨的趋势。而近年坊间制作的铜炉,或意在骗人,或纯粹是作为工艺品供人赏玩,并无收藏价值,其价位仅在百元或数百元间。然这类炉也常在古玩铺见到,以宣炉面目出现,以高价蒙人,藏家对此应留个心眼。
笔者以为,今人购藏宣炉,再纠缠是否为宣德年间所造还是后来的仿品,已无太大意义,重要的是从观察炉的重量、颜色、形态和款识入手,断其年代和优劣。
一观重量。炉之精品,其铜质之佳可以想见。由于铜质好,多数重量压手,感观细腻。仿品铜质枯劣,重量较轻。鉴别时翻底足,如果铜质不好,即可断为伪制;再掂掂分量,如感觉轻飘,可断为民国伪制。现在有些新炉,铜质厚重,但锃光闪亮,可从外观上加以判断。
二观颜色。宣炉的色泽是很难伪造的,其精品妙在全器有一种发自内质的精华,似一层珠光宝气笼罩全器,望之又如一柔物,温润而斑斓,用火烧之,色彩鲜丽变幻。如果是鎏金炉,则色泽锃亮黄润,宝气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五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无鎏金者,色泽古黯,包浆自然而内含奇光。伪造者外光夺目,内质理疏槁然,质地色泽虽黄,却无真器之金黄落目或残金断续。
三观形态。宣炉形态庄严而华美。明代张应文《古董秘诀鉴定新书》里提到,宣德间铜器,法式极雅致,但有花纹的特别少。后来的精仿之炉虽有些装饰,然线条优美,华贵雍容。如中国嘉德拍卖一件明“玉堂清玩”款洒金铜三足香炉,该炉三足圆腹,素颈双耳,器型典雅,铜炉胎质厚重,通体洒金片,光彩亮丽。炉身包浆完好,四字篆书刻款,篆法古朴,雕刻规整。估价 4 万—6万元,成交价 9.35 万元。而大凡伪品,多数形劣而笨拙,极少看到这种古朴典雅的形态和线条。
四观款识。宣炉之款虽有铸刻之不同,然而字字完整,自然流畅,并且款地明润,与炉色一致,其芝麻地亦颗颗圆熟晶莹,与炉身同色。伪造者皆生硬粗涩。其中凡铸有“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或“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款的大都不能列入宣炉之列。据考证,宣德只在三年铸炉,五年以后并未铸炉;而且三年所铸各炉几千件中,无一件落监督官之名的,仅此就足以断定这类炉是必假无疑的。有人总结出大明宣德炉的几种款式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四种,而且“宣”字点不过横,“德”字少一横。这些均可作为参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