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集藏手炉的基本功
铜手炉(清中期)
手炉集工艺美术之精华,随着其价值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玩家将目光投向了这种小巧的器物。藏玩手炉在古董收藏中虽列为“小道”,但也需具备一定的学问。尤其是对它的断代、辨伪及购存,更应看作是玩家的基本功。
首先是断代。不同年代的手炉,在材质、器型、图案及工艺制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集藏手炉必须掌握各个年代手炉的不同特征。
以材质而言,明至清初手炉多由整块紫铜制成。清中期为白铜兴盛期,手炉多为白铜所制。特别是云南产的云白铜,滋润如小儿肌肤。《骨董琐记》称:“乾隆三年六月,准江苏买洋铜。按是时洋商每年承办铜九十八万余斤,备民间制器之用,谓之民铜。云南产铜一千三百余万斤,供应京局及各省配铸之用。”笔者曾在北京通州旧物市场买到一只白铜手炉,精光闪耀,晶莹夺目,即为云白铜所制,此炉为清代器物。民国以来,白铜来路断绝,手炉多由黄铜制作。
从器型上看,明代手炉大都小巧,无柄与有柄兼有,以无柄居多,其制作由整块铜料锤打敲击而成,形体古朴端庄。清制手炉,形体增大,晚期较笨拙,多为有柄,炉体由炉身与炉底焊接而成。民国手炉,做工粗糙,炉体有明显焊接痕迹,大多无款。
再从炉盖纹饰上看,明代以几何纹为主,素雅而精湛,不少为编织而成。明代以后,除几何纹外,出现了山水、人物、花鸟纹饰。清以后,炉盖较为轻薄,其网纹以吉祥纹居多,间有几何纹和写实性图案。藏炉者对这些心中有数,当碰到一件手炉时,才能对它的年代做出快速反应。
其次是辨伪。因手炉渐成古物市场抢手货,以谋利为目的的仿品伪品也应运而生。手炉赝品有三类:一是以明制手炉为本,器型小而厚重,常做出略带光泽的假包浆;二是以清制手炉为本,用黄铜制作,炉内外均作旧,给人以锈蚀和脏兮兮的感觉;三是在伪制的手炉一面施以烧蓝、景泰蓝等工艺,但工艺拙劣,与真品相去甚远。
辨别新旧真伪要善于区别真炉与伪炉在制作上的差异,从工艺制作上发现问题。如旧手炉多为手工制造,伪品多为浇铸而成。对此可从底足与炉身的焊缝及炉盖的网眼做工上加以分辨。老手炉纹饰为人工雕刻,入铜笔画上宽下尖。伪品则无此特征,且笔画软弱。
赝品的款识以伪造张鸣岐的最多。笔者以为,历来所谓张鸣岐款不过是个招牌,真正张炉存世极少,铸张款的不一定就是张炉;只要手炉精致,铸张款与不铸张款都有收藏价值。当然,带张款的炉也确有张炉。张炉真款,据行家称,其字体多为阴文小篆,布白和刀法均属上乘。其行刀流畅,似行云走马;笔画挺括,直笔处如尺打刀切,圆笔处圆转自如。轻重变化,极富韵律;布白 匀停,疏密有序,一派大家风范。书中收有新制伪炉,铸“张鸣岐制”款,字画滞涩机械,与张之真款的非凡刻工绝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一看便知为新工赝作。
铜手炉 (清)
手炉的真伪还可以从有无时代、剥蚀的痕迹上进行辨别。老手炉从表面的包浆到炉内留下的烟痕均有古旧迹象,新炉的包浆和烟痕都是人工做出来的,仔细分辨,定有破绽。
第三是购存。如何处理购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多数藏炉者面临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购存手炉主要有两种主导思想。一是系列购存,不管年代和工艺,只要是旧手炉均作为购存对象。一是精品购存,不分年代,只要是精品可不惜重金购买收存。系列购存以数量取胜,但也容易收存一些低档品,随着眼力的提高,难免会被玩家筛选后淘汰。精品购存以质量取胜,但不容易形成系列,虽升值空间较大,却不利于探究与玩赏。依笔者之见,不管怎么说,多多益善总是弊大利小,系列购存也得注意质量。低劣的大路货存世较多,还是少买甚至不买为好,免得误入低层次循环的怪圈。而精品却是日益减少,碰到“有一眼”的手炉,即便售价略高,也尽量留下,免得因失之交臂而来日发出“不堪回首”的慨叹。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大多数手炉收藏者现有的藏品无论品种和数量都尚未形成气候,有些人拥有几件精品但不够规模;有些人有一定数量但品种较单一,上档次的东西不多。一些工艺上乘的手炉露面后,总有“淘金”者问津。正当一些人面对精品徘徊不定、犹豫不决时,您不妨捷足先登,以适中的价格将其购买到手,秘藏于箧,这或许正是您的明智之举。
五福捧寿婴戏白铜手炉 (清)
现代手炉仿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