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友书·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注释与鉴赏
宋·苏洵
内翰执事: 洵布衣穷居,尝窃自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②,富公为枢密副使③,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④,尹公驰骋上下⑤,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⑥,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⑦,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⑧,富公北⑨,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⑩,而尹公亦失势⑪,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则已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退而处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⑫,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⑬,富公复自外入为宰相⑭,其势将复合为一,喜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之也。
既又反而思其向之所慕望爱悦之而不得见之者,盖有六人,今将往见之矣。而六人者,已有范公、尹公二人亡焉⑮,则又为之潸然出涕以悲。呜呼!二人者不可复见矣,而所恃以慰此心者,犹有四人也,则又以自解。思其止于四人也,则又汲汲欲一识其面,以发其心之所欲言。而富公又为天子之宰相,远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⑯,独执事在朝廷间,而其位差不甚贵⑰,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⑱。而饥寒衰老之病,又痼而留之,使不克自至于执事之庭。夫以慕望爱悦其人之心,十年而不得见,而其人已死,如范公、尹公二人者;则四人者之中,非其势不可遽以言通者,何可以不能自往而遽已也!
执事之文章,天下之人莫不知之;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⑲。何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⑳,而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㉑,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㉒,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执事之文,纡徐委备㉓,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㉔,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㉕,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惟李翱之文㉖,其味黯然而长㉗,其光油然而幽㉘,俯仰揖让㉙,有执事之态;陆贽之文㉚,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而执事之才,又自有过人者。盖执事之文,非孟子、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
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谄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己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己,洵亦不为也。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㉛。虽然,执事之名,满于天下,虽不见其文,而固已知有欧阳子矣。而洵也不幸,堕在草野泥涂之中㉜,而其知道之心,又近而粗成,而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㉝,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㉞。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㉟,执事观其如何?嘻! 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注释]① 欧阳内翰: 即欧阳修。内翰: 翰林的别称。② 范公: 指范仲淹。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③ 富公: 指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庆历三年任枢密副使。④ 余公: 即余靖,字安道,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庆历三年为右正言,在谏院供职。蔡公: 即蔡襄,字君谟,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庆历三年为秘书丞,知谏院。⑤ 尹公: 即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庆历初为太常丞知泾州,又以右司谏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⑥ “毛发丝粟之才”二句: 谓细小平凡之才,都有进用于朝廷的机会。⑦ 幸其道之将成: 希望道德修养有所成就。⑧ 范公西: 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因夏竦进谗言,仲淹不敢自安于朝,请出按察西边,乃出为陕西、河东宣抚使。⑨ 富公北: 夏竦诽谤中伤富弼,弼惧,自请宣抚河北。⑩ 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 庆历四年,范仲淹、富弼等相继罢去,欧阳修上疏辩白,于庆历五年降职出知滁州。余靖出使契丹,尝对契丹主作蕃语诗,被劾失使者体,于庆历五年出知吉州。蔡襄曾议陈执中不可执政,帝不从,于庆历四年,以亲老乞乡郡,出知福州。 ⑪ 尹公亦失势: 尹洙因与边臣有争议,徙知庆州、晋州,又知潞州。后被御史刘湜罗织罪名,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⑫ 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起用余靖为广西路安抚使,协助狄青镇压了起兵于邕州的以侬智高为首的僮族农民起义军,升为尚书工部侍郎。⑬ 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欧阳修迁翰林学士。皇祐四年,蔡襄调任起居舍人。至和元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⑭ 富公复自外入为宰相: 至和二年召拜富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⑮ 范公、尹公二人亡焉: 范仲淹于皇祐四年去世。尹洙于庆历七年去世。⑯ 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 当时余靖还留在广西从事安抚工作。至和二年三月蔡襄出知泉州。⑰ 差: 比较,还。⑱ 扳援: 攀引。扳: 通攀。 ⑲ 愈: 胜过。⑳ 巉(chán)刻斩绝: 谓文辞锐利险峭。㉑ 韩子: 指韩愈。㉒ 渊然: 深邃的样子。㉓ 纡(yū)徐委备: 谓文辞屈曲尽致,文意纤细详密。纡: 曲折。 ㉔ 条达疏畅: 条理清晰,文字通畅。㉕ 容与闲易: 谓文章从容舒徐。㉖ 李翱(áo): 字习之。贞元进士。从韩愈学古文,所作以严谨平实胜。㉗ 黯然: 深黑貌,指意味深远。㉘ 油然: 物始生美好貌,形容思想感情或事物自然而然地发生。㉙ 俯仰揖让: 这里指文章结构起伏而谨严。㉚ 陆贽: 字敬舆,唐德宗时翰林学士。为文议论婉畅,条理精密,雄健有说服力。㉛ 知我: 犹言知己。㉜ 草野泥涂: 指不任官职的平民所住的地方。㉝ 刻意厉行: 峻立意志,砥砺德行。厉: 通励。㉞ 浑浑乎: 泉水涌出的样子,这里比喻文思奔涌。㉟ 《洪范论》: 《洪范》是《尚书》的篇名。《洪范论》是苏洵论述《洪范》的文章。
[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年间,得欧阳修推誉,为时人所重。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文章奇峭雄拔,纵横捭阖,有策士之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今有《嘉祐集》十五卷,《谥法》四卷。
[鉴赏]此为苏洵写给欧阳修的求荐之信。时苏洵尚为一介僻乡布衣,而欧阳修则已名满天下,位居显要。苏洵在此信中恣逞笔力,开阖抑扬,把自己的慕贤之心、求荐之意、平生之志叙述得既曲折周详,又委婉得体。文分三段: 先述当朝诸位贤人君子的离合变故,以表自己的慕欧之意;次叙孟、韩、欧文之间的比较,以示自己知欧之深;三谈自己平生之经历,坦露十年学道之心得,以求欧公之知己。文章千回百折,却无不丝丝入扣。尤其第一段中,采用层层剥笋之法,从诸贤的离合变故之中,层层转换分离,最终点出欧公,把十年求贤之心归于一人,又为后文作了张本。信末点出本意,已是自然妥帖、水到渠成了。据载,欧阳修读此信后大为赞赏,并即写《荐布衣苏洵状》,请求仁宗予以甄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