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博《和》议论高中作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混沌初开,盘古开天后用斧子在中原刻下一个大字,从此此地开始生根发芽,孕育了中华民族,这个字深深刻在民族的骨子里,撑着它完成了数次转化,沧海桑田,而民族内核始终不变,吹开表面层层黄土,清晰辨认出这字——和。

这个字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发生的规律,存在的常态,功能的佳境。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掘出自己内在关于和的基因,一些哲学家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的理念。

道家《老子》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从宇宙本体论、生化论层面,阐释了“和”是阴阳二气矛盾统一,是生成万物的内在依据或存在状态。而《庄子·天道》篇称“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和、人和,即是顺应自然,而不要人为地干扰,甚至破坏自然,这是万物之美所以产生的哲学根据。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历史作为诗人谱写着“和”的意义,因此,在不同时代,“和”便被赋予不同内涵。而当代中国的“和”文化可以概括为“以和为贵”和“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是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和冲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和为贵”目标的达到是建立在理解、尊重、信任和沟通的基础上的。当代中国奉行“以和为贵”的准则,这也是建国70年来外交硕果累累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尊重的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尊重才有可能发自内心。这种理解首先是建立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上,只有对自己民族文化具有相当高的理解水平,才能准确把握自己文化的精神和特点,进而正确理解异质文化。同时这也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如果“以和为贵”是讲的统一性,则“和而不同”是指的差异性。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所以这里的“和”并不是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而是要通过各种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这是人们处理矛盾、对待差异所采取的积极的态度和方法。中华民族尊重各族文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在大步崛起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注重“和”的思想,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有一颗“和”的心去面对一切的机遇与挑战,只有那样,我们个人,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以更稳健的步伐大步朝前走,才能够在这异常激烈的竞争坏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