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你不能不知道
形式当然是重要的,人人都知道。然而在职场,人们却很少把“形式”二字放在心上。
员工们总是宽容大度的。对于形式上的东西,他们即便不去嗤之以鼻,也不会将其放在心上,什么登台拜将、吉日、斋戒、礼仪……没有也就算了。
老板们总是艰苦朴素的。对于形式上的东西,能省的就要省。就职仪式没有不说,不给正式任命书,不在正式场合公布任命,甚至有的连一个正式头衔都舍不得,可真是简朴到了极点。
形式的有无,果真如此无足轻重吗?“看,老板不重视这个项目……”“瞧,老板不重视这个家伙。估计这个家伙没有什么后台。”“你负责某工作?我怎么不知道有呢?你是哪位啊?”当你跑去和相关人员沟通,却从对方那儿得到这样的回应时,你还会无动于衷吗?你还会依然干劲十足吗?
在实际工作中,形式的缺失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事先很难预想得到的问题,而且不幸的是,这些问题往往对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当你的手下有资深员工、职位候补者存在的时候,就仿佛你正在验证墨菲法则,显现出来的问题将会加倍严重。
Andrew干成功过好几个大项目,在业内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公司由于一个关键项目出了漏子,急急忙忙高薪把他请来灭火。当前状况是,这个关键项目正由另一名项目经理Philip带着十多名干将负责。可惜Philip技术虽然不错,管理却完全没有头脑。对付一般的项目问题倒还不大,可这个项目是在客户现场工作,要求也很苛刻,这下子他的管理和沟通能力方面的弱点尽露无遗。感到项目推进举步维艰,客户已经开始不满了。
就在这种背景下,Andrew匆匆进入了项目组,并继任项目经理。公司方面除了通知各方这项新任命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表示。
Andrew很快就发现Philip的很多举措完全不着调,于是,三天后召集大家开会,对这些问题表示质疑,并提出一揽子更正方案。谁知Philip不干了,认为这是在批判他,所以逐条反对。一下子,项目组就出现了内部分裂。
矛盾迅速扩大化。两人做事开始针锋相对,纷纷向上面反映。公司这下挠头了,换下Andrew吧,项目准定要砸,换下Philip吧,却没有人比他在技术和业务上更熟悉。于是,开始和稀泥。
一个是现管的项目经理,一个是本项目前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公司老资格项目经理,两人谁对谁错,其他项目组员谁都不敢表态,结果旧措施失效了,新措施也推不开。客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说请你们来是给我灭火的,结果我倒要天天给你们两个灭火。一咬牙一狠心,将整个项目组扫地出门。
最后,客户、公司、员工个人没有一个赢家。
Andrew这次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Andrew的威信没有竖立起来。对于Andrew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司在一开始就让别人清楚地知道Andrew的位置。告诉项目组为什么要换项目经理、为什么要请Andrew、Andrew有什么资格替代Philip。然而这一点,公司并没有做到。结果就是根基浅薄的Andrew在项目组中无法做到真正的名正言顺,Philip稍一质疑便威信尽失。
名不正则—事不成!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绝不是没有道理的。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公司在任命Andrew时,形式能够更隆重、更正式一点儿,交代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儿,事情还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吗?
“名正言顺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朋友这样想:“自己有能力,不就足够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一个人的相对位置应该是清晰明确、合理合法的,而且不光是你知道,你周围的人也应该知道。做到了这些,就是“名正”,做不到,那就是“名不正”。
在社会上,你“名正”还是“名不正”,待遇可能天差地远。
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在杭州当官。
谒拜一寺院,未报家名;方丈曰:“坐,茶”。
方丈近观,秀才,曰:“请坐,上茶”;东坡颌首恭谢。
寒暄数语,方丈曰:“尊姓大名”,东坡曰:“鄙人苏东坡”,方丈大惊:“请上坐,上好茶”。
别时东坡书写一幅对联赠予方丈: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当方丈不知道你是苏东坡时,会招呼你坐,会给你口茶;然而,当他知道你是苏东坡时,会请你上坐,会奉上好茶。“名不正”(你不为人所知)的时候,和“名正”(你为人所知)相比,你的受重视程度及待遇条件有多么大的差别,你感受得到吗?
记得前两年发生地震,有人大喊:“我是局长!赶快来救我。”很多人在网上嘲笑他,但是我觉得这个人很有内涵——要想尽早摆脱困境,最好能让别人清楚地知道你的位置,越早越好,越正式越好。这里的“位置”并不只是你的物理位置,更多时候是你的社会位置。
在职场中,名不正继而言不顺的危害更大。如果你的名不正,那么你的意见可能被忽视;你的命令可能被当做建议;你的计划可能被别人忘记……可以试想一下,这如果是你,你的工作将会如何?你的前景又将会如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