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和心理有关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厌食、贪食和心理有关吗

“两个25”是:一、发病年龄多小于25岁;二、体重减少25%以上。“两有”指对进食有偏见,进食习惯发生变化;常有明显的消瘦和闭经现象。“两无”是指无器质性病变,无精神性疾病。

——厌食症的诊断症状

厌食症多见于女中学生、女大学生,以及女性白领,发病年龄集中在13~25岁。将近一半厌食症的女孩有抑郁情绪。

孟晓晓是名16岁的中学生。为了赢得男生的喜欢,超越所有女生的身材,她开始节食。起初不吃肉食,后来连米饭和面食也不吃,最后只吃一点水果和菜,导致极度消瘦。同时,因营养不良,孟晓晓出现闭经现象,并且经常生病、虚弱无力、精神恍惚,最终只得休学。随后孟晓晓在医院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孟晓晓的表现就是典型的厌食症,厌食症者每日进食量只有发病前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体重不及原来的80%。

除厌食外,和孟晓晓的症状一样,大多数厌食症女孩有恶心、呕吐及长期便秘等症状,她们会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消瘦、体力不支、内分泌失调等。

厌食症者由于进食过少,消瘦,体重减少25%以上,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身体经常冰凉,感觉怕冷,心动过缓,血压偏低。他们大多数能够参加一般活动,但容易感到疲劳乏力,也有一些人感到抑郁、精神恍惚,对外界的变化反应冷淡。

厌食女性多数是由学习、工作过度紧张,压力大,或者慢性的持续性精神刺激引发的。青春期的女孩性格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在学业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厌食症状。

人的性生理及心理从13岁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此时的女孩性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缺乏对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日见丰腴的体形有科学认识,易陷于焦虑不安,并有羞怯感,甚至厌恶感。青春前期的女孩有强烈保持或恢复发育前苗条身材的愿望。因此,总觉得自己变胖了,长得不清秀了,所以拼命节食。

另外,现代社会以身材苗条作为女性有吸引力、优雅、有气质的外在标志,这些观念会无意识地影响青春期爱美、追求美的女孩,使女孩们形成不利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的关于躯体美的判断标准。对于喜欢追求完美、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多疑、爱出风头、内向等性格不完善和人格不稳定的女孩,这些审美标准及观念足以使她们对自己的身材保持极度的关注。在这个阶段,他人无意的一句话“你最近好像长胖了”、“你的脸变圆了”都会在女孩的心里泛起圈圈涟漪,而更加注意自己的饮食。

还有一种和厌食相对的进食障碍——贪食症。

张晓雅常常暴饮暴食,一次进食大量食物,吃得又多又快。她经常喜欢食用高热量的松软甜食,如蛋糕、巧克力等,并有无法控制饮食的感觉,自己明知不对却欲罢不能。

由于她食欲旺盛担心身材变形,所以会通过各种手段,如呕吐和服药来保持体重。

和厌食症相同,女性贪食症者也居多,集中在18~20岁,男性发病较少见,多数贪食女孩最初表现为厌食。

贪食可与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发病原因、心理机制及性别和年龄分布。

有些人的暴食往往是从合理地尝试减肥开始,女孩们全神贯注于减肥,并且总认为自己是“肥胖的”,对体像的认识歪曲,继之突发暴食,并常伴有情绪低落。

吃东西可以减压是我们的共识。有些人想通过吃东西缓解压力,但是一停下来就更加感到心理空虚和焦虑,所以止不住地继续暴饮暴食,扰乱了神经系统的正常模式,产生了贪食症。

进食障碍应综合治疗。首先家人应主动关心体贴他们,讲明该病的可治性及危害性,并对引起本病的明显诱因力争予以解决,取得他们的信任与合作。饮食治疗也对进食障碍有效,鼓励他们少吃多餐,主动进食,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及维生素,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

进食障碍的预防以情绪预防为主。进食障碍在女性中发病较多,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离世,意外的受挫折等,均易发生厌食或者贪食。所以,保持精神的愉悦、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适度参加体力活动、集体性的娱乐活动,可以有效减缓神经系统的负担。引导青春期的女孩多学习生理知识,引导形成科学的躯体美的观念是预防进食障碍的有效途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